第1377章 年 命群臣奏事先启皇太子(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十年,也就是公元1377年,我叫陈启,本是应天府里一个小小的御史台侍御史,平日里的职责便是监察百官,弹劾那些有不法之举的官员,虽说官职不大,却也能在这朝堂的风云变幻中,窥见一二端倪。而这一年,陛下下达的那道“命群臣奏事先启皇太子”的旨意,着实让这平静的朝堂,乃至整个应天府,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明史·职官志》记载:“十年,令百官奏事,先启皇太子裁决,然后奏闻。”初闻这旨意时,我心中是大为震动,想着陛下这一举措,定是有着深远的考量,关乎着大明的江山传承,关乎着朝堂权力的制衡呐。

那一日,我如往常一般,早早起身,穿戴整齐后,便往御史台走去。刚进衙门,便瞧见同僚们都聚在一起,神色各异,正低声交谈着什么。我心中好奇,凑上前去问道:“诸位同僚,今日这是怎么了?瞧你们这般神色,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一位年长些的同僚看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道:“陈启啊,你还不知道呢,陛下下了旨意,往后咱们群臣奏事,得先启禀皇太子,让皇太子先裁决了,才能再奏闻陛下呀,这事儿可在朝堂上炸开了锅呢。”

我一听,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惊讶,说道:“竟有此事?陛下这是为何呀?”

那同僚微微摇头,说道:“这其中缘由,咱哪能猜得透呀,不过这一来,往后这朝堂上的事儿,怕是要多些变数咯。”

我听了,不禁陷入沉思,想着这皇太子虽说年少聪慧,可毕竟阅历尚浅,这突然要先裁决群臣奏事,也不知能否担得起这般重任呀。

过了几日,这旨意便开始在朝堂上施行起来了。起初,大臣们都还有些不适应,往日里都是直接将奏事呈给陛下,如今却要先去面见皇太子,那流程、那说话的分寸,都得重新琢磨。

我记得有一回,我要弹劾一位吏部的官员,那官员平日里收受贿赂,在官员任免之事上徇私舞弊,我早已收集好了证据,本想着直接上奏陛下,让陛下严惩此人,可如今这旨意在前,我便只能先去求见皇太子了。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东宫,等候召见。那东宫的宫殿,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气,让我愈发紧张起来。等了好一会儿,才终于被传唤进去。

我进入殿内,瞧见皇太子端坐在上方,面容虽还带着几分稚气,可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沉稳与睿智。我赶忙行礼,说道:“微臣参见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皇太子微微抬手,说道:“陈大人免礼,听闻你有奏事,且说来便是。”

我定了定神,将那吏部官员的不法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又呈上了证据,说道:“殿下,此等官员,败坏朝纲,若不严惩,恐难以服众,还望殿下明察,予以裁决。”

皇太子接过证据,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思索片刻后说道:“陈大人,你所奏之事,证据确凿,此人确实罪不可恕,本宫当令吏部严查,依律惩处,绝不容情。”

我听了,心中暗自佩服,没想到这皇太子年纪轻轻,处理起事儿来倒是这般果断公正,当下便回道:“殿下英明,微臣代那诸多受屈的官员和百姓谢过殿下了。”

从东宫出来后,我心中松了口气,想着这皇太子看来是能担得起这奏事裁决之责的,只是不知道其他大臣们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对此事的反应那是各不相同。有的大臣觉得这是陛下有意培养皇太子,让他早日熟悉政务,日后也好顺利继承大统,所以都积极配合,奏事时也是尽心尽力地向皇太子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也有那部分大臣,心中有些疑虑,觉得这权力一下子转到了皇太子手中,怕日后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势,便在奏事时,总是想着法子想要左右皇太子的想法。

就说那礼部的一位侍郎,平日里就颇有些小心思,他有一回奏事,是关于宫廷祭祀的一些规制更改之事。他到了东宫,先是对皇太子一番夸赞,说得那是天花乱坠,把皇太子哄得挺高兴,然后才慢慢说起正事,可说着说着,便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想法掺杂其中,想要让皇太子按照他的意思来裁决。

皇太子却也不是那等好糊弄的,听着听着,便察觉到了异样,微微皱眉问道:“侍郎大人,你所言这些,可是出于公心呀?本宫怎觉得你这言语之间,似有偏颇之处呢?”

那侍郎一听,心中一惊,赶忙回道:“殿下恕罪,微臣绝无此意,只是想着这祭祀之事关乎皇家体面,微臣这才多言了几句,还望殿下明鉴。”

皇太子冷哼一声,说道:“哼,你身为礼部官员,当以朝廷规制、祖宗礼法为重,莫要夹带私货,妄图左右本宫的裁决,此次便罢了,若再有下次,本宫可绝不轻饶。”

那侍郎吓得冷汗直冒,连连称是,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而在民间,百姓们听闻此事后,也是议论纷纷。有的百姓觉得这是好事,想着陛下如此看重皇太子,日后这大明的江山定能传承得稳稳当当,国家也会越发繁荣昌盛;可也有百姓担心,这皇太子毕竟还年轻,万一被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给哄骗了,做出些不妥的裁决,那可如何是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