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章 年 清军围剿太平军的关键期(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863年,清朝同治二年,此时的大清王朝依旧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挣扎。国内太平天国运动虽已历经数年,势头不复往昔那般猛烈,可仍旧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太平军在南方多地依旧顽强抵抗,占据着诸多城池和战略要地,继续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而清政府方面,已然将太平天国视作心腹大患,深知若不尽快将其剿灭,大清的统治根基将永无宁日,于是调集了大量的清军,从四方八面围堵太平军,投入了诸多人力、物力,誓要在这一年对太平军展开全面围剿,力求毕其功于一役,这一年也因此成为了清军围剿太平军的关键时期,每一场战斗、每一次战略布局都关乎着双方最终的胜负走向,整个中华大地都笼罩在这紧张又残酷的战争阴云之下。

据《同治朝军事围剿纪要》记载:“二年春,清军于苏南、浙北等地对太平军发起猛烈攻势,各路清军相互配合,意图切断太平军之补给线,围困其于城中。于苏南之役,清军连克数城,然太平军亦拼死抵抗,战况惨烈,街巷皆为战场,双方死伤无数。浙北之地,太平军据守险要,清军久攻不下,遂采用围困之策,以待其粮草耗尽,此等局势,胶着非常,各地之战斗,皆关乎围剿全局之成败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便能清晰地看出当时清军围剿太平军时那激烈且复杂的战况,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互不相让。

阿才,是个刚满三十八岁的青年,本是浙江杭州城里的一个普通铁匠。他性格直爽,为人仗义,平日里最看不惯那些恃强凌弱的行径,只要见到有人受欺负,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帮忙。不过,他性子也有些急躁,做事有时容易冲动,没考虑周全就付诸行动了。阿才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手艺人,靠着打铁的手艺,一家人在这乱世之中勉强维持生计。而当清军开始对太平军进行大规模围剿,战火逐渐蔓延到杭州城周边时,阿才的生活也被彻底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之中,他怀着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太平军和清军复杂的情感,开启了这充满变数的一年。

这一年初春,阿才像往常一样在铁匠铺里忙碌着,打造着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这时,城里传来消息,说清军正在城外集结兵力,准备对附近太平军占据的一处据点发起进攻。阿才听了,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他知道一旦打起来,这周边的百姓又要遭殃了。

没过几天,战斗就打响了。阿才站在铁匠铺门口,就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和喊杀声,那声音一阵紧似一阵,仿佛要把人的耳膜都震破了。他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和担忧,放下手中的活计,朝着城墙上走去,想去看看外面的战况。

当他登上城墙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城外不远处,清军和太平军正打得热火朝天,清军的阵营里,火炮不断地朝着太平军的阵地轰击,炮弹落下之处,扬起一片片尘土和硝烟,太平军的战士们则依托着简易的工事,顽强地抵抗着,不时有战士冲出来,朝着清军反击。

阿才看着那些在战火中奋勇作战的太平军战士,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太平军是反清的,可这些年里,也听闻了他们为穷苦百姓做的一些好事,比如开仓放粮、减免赋税等,所以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敌意。而清军呢,本应是保家卫国的,可有时候却军纪涣散,鱼肉百姓,这让阿才对他们也颇有微词。

就在阿才愣神之际,身边的一个清兵小头目看到了他,呵斥道:“你这家伙,在这儿发什么愣呢,还不快回去,这儿可不是你该待的地方!”

阿才回过神来,瞪了那小头目一眼,转身走下了城墙。可他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这场战斗,不知道最终会是怎样的结果。

随着天气渐渐转暖,杭州城周边的战斗愈发激烈起来。清军虽然攻势凶猛,但太平军凭借着熟悉地形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阿才所在的铁匠铺生意也受到了影响,来打铁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忙着躲避战火,或者为战争做准备。

有一天,阿才正在铺子里整理工具,突然闯进来几个太平军战士,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神色焦急地对阿才说:“大哥,我们受伤了,能不能在你这儿躲一躲,清军正在后面追我们呢。”

阿才看着他们那狼狈又可怜的样子,心中一软,二话没说,就把他们藏在了铁匠铺的后院里,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在前面整理东西。

没过多久,果然有一队清军追了过来,他们闯进铁匠铺,四处搜寻,对着阿才大声问道:“有没有看到几个太平军逃过来?”

阿才心里有些紧张,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没看到啊,我一直在这儿忙着呢,没瞧见什么太平军。”

清军头目怀疑地看了阿才一眼,又在铺子里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异常,这才带着人离开了。等清军走远了,阿才才松了一口气,他来到后院,把太平军战士们叫了出来,对他们说:“你们赶紧走吧,这儿也不安全,要是再被发现,我可就保不住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