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0章 年 困难时期艰难来临(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1960年,新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困难时期悄然来临。此前几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左”倾错误,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加上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和副食品短缺问题愈发突出,整个国家进入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
当时的历史文献有着这样的记载:“庚子年,国逢困厄,前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之失,后遇天灾肆虐,农产锐减,物资匮乏,民生维艰,举国上下共克时艰,期以坚毅之心渡此难关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日常的衣食住行都面临着重重困难。
刘坚毅,三十五岁,是一名基层的公社干部,他出生在北方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就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亲身经历过旧社会百姓受苦受难的日子。正因如此,他对新中国怀着深厚的感情,一心想着为家乡的发展、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贡献力量。他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坚毅刚强,面对困难从不轻易低头,总是想尽办法去克服。
刘坚毅所在的公社,原本在“大跃进”时期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都忙着大炼钢铁,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不切实际的产量目标上,导致农田的耕种受到了影响。到了1960年,粮食短缺的问题开始在公社里凸显出来。
起初,公社里的食堂还能勉强维持供应,但慢慢地,粮食越来越少,饭菜也变得越来越稀。刘坚毅看着乡亲们日渐消瘦的面容,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大家先别着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总会渡过这个难关的。”刘坚毅在公社的大会上,强打起精神安慰着大家,可他心里其实也很焦虑,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寻找更多的粮食。
为了能让大家多吃一点,刘坚毅带头组织起了生产自救活动。他带着公社里的青壮年们,去开垦那些荒废的边角地,希望能多种出一些粮食来。大家拿着锄头、铁锹,在初春还带着寒意的土地上,奋力地劳作着。
“同志们,加把劲啊,这些地虽然不大,但只要种好了,就能多收一点粮食,就能让家里的老人孩子多吃几口啊。”刘坚毅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给大家鼓劲儿。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种子和肥料,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收成并不理想。但刘坚毅没有放弃,他又想到了可以去山上寻找一些能吃的野菜、野果来补充食物。
于是,他带着几个熟悉山路的村民,爬上了附近的山头。山上的路并不好走,荆棘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但刘坚毅顾不上这些,他的心里只想着能找到更多能吃的东西,缓解公社里的粮食危机。
“刘干部,你看那边好像有一片野菜,看着能吃呢。”一个村民指着不远处喊道。
刘坚毅赶忙走过去,仔细辨认后,确定是可以食用的野菜,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说:“太好了,咱们赶紧采回去,让食堂给大家煮了吃。”
就这样,他们背着满满的一筐筐野菜回到了公社,食堂的师傅们把野菜清洗干净,煮成了一锅锅野菜汤,虽然味道有些苦涩,但在那个粮食匮乏的时期,也算是难得的食物了。
除了粮食问题,公社里的生活用品也十分短缺。像盐、布料这些基本的物资都很难买到,大家的衣服破了只能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刘坚毅的妻子看着家里已经破旧不堪的衣服,对他说:“坚毅啊,这衣服都没法再补了,孩子们都没件像样的衣服穿了,可咋办呀?”
刘坚毅无奈地叹了口气说:“现在物资紧张,大家都一样啊,先凑合着穿吧,等过了这个难关,咱们再想办法做新衣服。”
为了能让公社里的妇女们也参与到解决困难的行动中来,刘坚毅组织她们成立了一个手工小组,把家里不用的旧布收集起来,做成一些鞋垫、手帕等小物件,拿去和其他公社或者附近的村子交换一些生活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刘坚毅还积极向上级反映公社里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得到一些支援。上级部门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还是尽力调配了一些粮食和物资下来,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让公社里的人们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冬天,寒冷的天气又给大家带来了新的考验。公社里的取暖物资严重不足,很多人家都没有足够的煤炭来取暖。
刘坚毅看着那些老人和孩子在冰冷的屋子里冻得瑟瑟发抖,心急如焚。他发动大家一起去收集柴火,把公社周边能砍的枯树枝都收集起来,分给各家各户。
同时,他还组织大家对一些破旧的房屋进行修缮,用泥巴和稻草把墙上的缝隙糊起来,尽量减少屋子里的冷风灌入。
在这艰难的一年里,刘坚毅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和乡亲们一起同甘共苦,努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干部,必须要给大家树立榜样,让大家有信心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