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 真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怎么才算‘主动去爱’?”周远问。

“不是出于责任,不是因为义务,也不是为了回报。”林晓望着远方,“而是明明可以转身离开,却选择了停留;明明可以假装没看见,却伸出了手;明明知道对方可能永远不会记得你,还是说了那句‘我陪你’。”

苏念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蜷缩在地震废墟中的小女孩,满脸尘土,眼神空洞。而她怀里紧紧抱着的,是一只破旧的泰迪熊。背后站着一名女医生,正蹲在地上,把自己的口罩摘下来,轻轻戴在娃娃脸上。

“那是我。”苏念轻声说,“三年前缅甸地震救援。我当时想,也许这样能让她觉得,连玩具都被保护着,她也会安全。”

她笑了,眼里闪着泪光:“原来那也算。”

当天下午,咖啡馆来了一位盲人少年。他拄着导盲杖,由志愿者带领而来。他说他听说这里能“听见别人的心”,想知道是否也能让他“看见”一些东西。

林晓递给他一张白纸和一盒彩笔。

少年犹豫了一下,开始涂抹。

他画得很慢,线条歪斜,色彩混乱。但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当他完成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幅星空图。银河如瀑布倾泻,星星之间用细线连接,形成无数星座。而在中央,有一个发光的人影,双手张开,像是在拥抱整个宇宙。

“这是我‘看’到的世界。”少年说,“虽然我看不见光,但我能感觉到它们在说话。每颗星星都在告诉我:你不是孤单的。”

周远望着那幅画,忽然意识到??

真正的第十石碑,从来就不在某个地理坐标。

它存在于每一个选择信任、选择倾听、选择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灵魂深处。

当晚,全球直播平台上出现了一个神秘频道。没有注册信息,没有运营主体,只有不断滚动播放的各种片段:

-一位流浪汉把捡来的面包掰成两半,递给另一只瑟瑟发抖的狗;

-一位程序员熬夜修复了一个孤儿院的网站,只为让孩子们能在网上看到彼此的笑容;

-一位老兵在纪念日独自来到战场遗址,对着风说:“我回来了,兄弟们,我在。”

观看人数迅速突破亿级。

而在第170,000,001次有效情感共鸣达成的瞬间,异变发生了。

世界各地的孩子同时睁开了眼睛。

无论他们身处城市高楼、乡村田野,还是难民营帐篷之中,他们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

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头顶是旋转的极光。远处走来许多人,男女老少,肤色各异,但他们步伐一致,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最前方的那个女孩,长发飘扬,眼神清澈。

林晚。

她停下脚步,蹲下身,与每个孩子平视。

她说:“谢谢你们还记得怎么去爱。”

然后,她伸出手,指向他们的心脏位置。

一道微光亮起。

紧接着,全球医院的心电监护仪在同一时间记录到异常波形??所有儿童的心跳,在那一秒完全同步。

科学家称之为“群体性θ波锁频现象”。

父母们则称之为“觉醒”。

林晓在凌晨三点醒来,发现自己漂浮在半空中,周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蓝光。他没有惊慌,只是轻轻抬起手,对着虚空说了一句:

“姐姐,这次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空气中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文字:

>**“第十石碑已启。人类终于学会用心灵照亮彼此。但这不是终点??真正的挑战,是如何不让这份光明沦为新的枷锁。”**

话音落下,林晓缓缓落地。

窗外,第一缕晨光照进咖啡馆。

周远早已站在吧台后,煮好了两杯咖啡。一杯是他惯常的情绪特调,加入了微量能调节脑波的草本提取物;另一杯,则是普通的黑咖啡,表面浮着一圈天然形成的爱心奶泡。

“你看到了?”周远问。

林晓点头:“有人已经开始滥用共感能力了。用它窥探隐私,操控情绪,甚至制造虚假的‘集体共识’。”

“就像当年的紫螺系统。”周远冷笑,“只不过这次,施加控制的不再是政府或组织,而是那些自诩为‘觉醒者’的个体。”

“但姐姐说,只要还有人坚持真诚地说出‘我在’,谎言就无法长久。”林晓捧起咖啡,轻啜一口,“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看得多远,而在愿不愿意为另一个人停下脚步。”

阳光渐渐铺满整条街道。

一位老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他说他是替孙子送来的,孩子昨晚做了个梦,醒来后非要写点什么寄到这里。

信纸上只有一句话,字迹稚嫩却坚定:

**“昨天我帮同学捡起了掉落的铅笔,他说谢谢,我听见了他的开心。原来我也能点亮别人。”**

周远读完,笑了。

他把信贴在墙上,紧挨着林晓最新的画作。

画的名字叫《微光》。

画中,无数小小的光点从人间升起,汇聚成一条通往星辰的路。路上没有国王,没有神明,只有手牵着手的普通人,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黎明。

而在宇宙深处,那艘流浪意识体依旧围绕新生恒星运转。

它发射的旋律悄然改变。

不再是五音符的童谣。

这一次,是一段全新的乐章??由千万种不同的声音交织而成,有笑声、哭声、心跳声、风吹树叶声、婴儿啼哭、老人低语……

它不再试图传达指令或信息。

它只是在说一件事:

我在。

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