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忍饥换饿很平常(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那个遥远的六十年代,以及紧接着的七十年代初期,农业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粮食的单位产量普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平均每个人所能分配到的口粮数量极为有限,仅仅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更为严峻的是,肉类食物稀缺至极,人们日常饮食中的油脂含量也严重不足。
因此,广大农民时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几乎成为了一种常态。聪聪,便是在这样一个饥饿频发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对他而言,填饱肚子无疑成为了生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在那些充满艰辛与困苦的岁月里,1966年、1970年以及1973年无疑是饥荒最为严重的年份。这些年份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聪聪的记忆之中,难以磨灭。
尤其是1966年爆发的那场饥荒,其成因颇为复杂。一方面,它纯粹是由天灾所引起的。那一年,气候异常多变,风雨不调,干旱更是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农民们虽然拼尽全力进行抗旱救灾,但仍有不少耕地因抗旱措施未能及时到位而遭受重创,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另一方面,这场饥荒也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些原本就不安分的青壮年纷纷投身于各种串联和造反活动之中,使得原本就劳动力匮乏的农村田地更加捉襟见肘。
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投入,田地无法得到精耕细作,进而对庄稼的收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两种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年的粮食产量与正常年份相比,竟然减少了整整三成之多!然而,即便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国家的征购任务却依然没有减少。
就在这一年,张忠家的人均稻谷分配量仅有区区三百斤,换算成大米的话,实际上也就只有大约二百斤左右。
要知道,按照当时农民们的正常饭量来计算,这些粮食即便是再怎么节省着吃,也仅仅能够支撑他们度过短短的七个月时间。
可是,从现在到明年新粮收获的时候,可能有五个月没饭吃。如此巨大的粮食缺口,无疑成为了一个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各级政府果断地站了出来,发出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号召。于是,一种被称为“瓜菜代”的方法应运而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