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永乐大帝朱棣暴露(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面沉似水,目光冷冽地盯着朱高炽,缓缓开口道:“老大,关于此次北伐一事,你究竟作何看法?”
朱高炽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地回答道:“爹,依儿臣之见,北伐之举务必要筹备周全,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如今咱们既有先进的火器助威,又得天幕恩赐的充裕粮食,相信无需耗费过多时日便能大功告成。届时,儿臣定当全力以赴,鼎力支持您的北伐大业!”
听到朱高炽这番话,朱棣脸上的冷峻之色稍有缓和,他略带惊讶地说道:“老大啊,真没料到你竟会赞成北伐,此等态度可不似你平素的行事作风。”
朱高炽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但并未言语。其实,起初他对北伐并不看好,只因当时的大明刚刚经历靖难之乱,结束还未满一年。国内诸多忧患亟待解决,天下百姓尚需抚慰安养,众多事务皆须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况且,北伐所需的大量粮草与精良武器,其数量之巨绝非小数目。朱高炽深知自家老爹朱棣那雷厉风行、坚毅果断的个性,所以之前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谏过。然而此刻情况已然不同,如今他们拥有了更为犀利的火器装备,更从天幕处获得了珍贵的粮食种子,这些有利因素使得朱高炽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如今既然具备了如此这般的先决条件,朱高炽又怎可能表示反对呢?毕竟,他可没有必要非得跟自己家的老头子对着干呀!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上方那一闪即逝的视频人影,心中已然笃定那便是来自关外的女真人无疑。瞧着那些独特的发型,崇祯皇帝只觉得内心一阵苦涩,千言万语如鲠在喉,难以言说。
此时此刻,崇祯皇帝满心焦虑,完全无法知晓后续局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难道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他当真会沦为那个导致国家灭亡的君主吗?对此,他实在是毫无头绪,然而对于那些女真人强大的战斗力,他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其他草原上的蒙古部族相互联姻、紧密结合。
虽说当下崇祯皇帝得到了天幕所带来的些许助力,但他却根本无法确定关外的那些女真人是否也能够看到这天幕。倘若情况真如他所担忧的那样,那么他着实不敢断言自己能否抵御住对方的进攻。于是乎,崇祯赶忙吩咐王承恩派人私下里去仔细探查一番,务必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之后,崇祯皇帝好歹算是大致摸清了哪些臣子才是真正忠心耿耿于大明王朝的。
然而,崇祯皇帝做梦都未曾料到,这偌大的大明王朝,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竟如凤毛麟角般稀少。其余众人皆心怀鬼胎,各有所图,甚至连他那贵为皇后的娘家亦是如此。当崇祯初闻此事时,其面色瞬间变得凝重阴沉起来,仿佛被一层厚厚的乌云所笼罩。
崇祯皇帝实在难以想象如今的局面会糟糕至此,即便已然知晓真相,却也苦无良策能够扭转众多朝臣们的心思。无奈之下,他只得暂且下令让那些备受信赖的武将率先掌控关内军权,并负责维护京城的治安秩序。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崇祯深知文臣与武将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对于武将而言,只要拥有了值得托付信任之人,便无需像往昔那般整日提心吊胆、疑虑重重,如今的情况确实已稍有好转。
只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远不止这些。自那天幕出现伊始直至当下,它展现出诸多用途,亟待变革调整,但崇祯手下可供调遣使唤之人着实有限。而此时此刻,令他最为愤恨的,依旧当属那帮道貌岸然的文臣们。
如今的崇祯皇帝终于察觉到,那些严重阻碍他了解大明天下真实状况的人正是他们!这些人可谓是只手遮天、权势滔天。更为棘手的是,他们皆身居高位,想要妥善处置绝非易事。毕竟,这天下的读书人大多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崇祯若想直接动手变革,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要想彻底扭转这种局面,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非短时间内可以轻松解决的难题。
这时,悠然缓缓开口道:“诸位想必都已看过方才所播放的那段视频,其中展示的乃是自清末以来我国所经历的种种历程。在这段漫长岁月里,既有令人痛心疾首的耻辱时刻,亦不乏振奋人心的变革之举,还有推陈出新的大胆尝试。最终,在我国近代伟大领袖们的英明引领之下,成功构建起一座民主的共和国——一个崭新且与往昔截然不同的国度。”
稍作停顿后,悠然继续说道:“实际上,我发布这些内容自然是存有一番深意的。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曾推行过海禁政策。虽说在此之前,中华大地始终雄踞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但那也是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彼时,中华大地上的各类技术以及武器装备皆是当世最为先进的存在。”
“在那最后一次举世瞩目的海内外交流中,永乐帝朱棣当政之际,郑和扬帆远航,开启了下西洋的壮丽征程,带来了海外众多国家与大明的深度交流。每一次出海,所带回的远不止这些,国内那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东西,如茶叶、瓷器,在海外却犹如稀世珍宝,令人趋之若鹜,不惜花费重金去购买这些来自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等。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利益犹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永乐大帝期间,更是派人精心编纂了永乐大典,这部巨着涵盖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各个领域,犹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汇聚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悠然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