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徐家古籍来路不正(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徐家古籍来路不正?绝无可能! 在小镇的边缘,徐家老宅宛如一位缄默的历史守护者,静静伫立了数百年之久。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上头布满岁月摩挲的痕迹,缝隙间肆意生长的青苔,仿佛在悠悠诉说往昔的漫长时光;斑驳开裂的墙壁,仿若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无声见证了数不清的风雨洗礼。而老宅地下室里,那一架架摆放整齐的古籍,更是徐家祖祖辈辈珍视的传家之宝,承载着家族数百年的文化底蕴与荣耀,然而,近来却无端被泼上了“来路不正”的脏水。 徐家与这些古籍的缘分,最早能追溯到明朝。彼时,徐家先祖徐文翰身为朝廷史官,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一生痴迷于搜集与整理古籍文献。他踏遍大江南北,访遍名山古刹、学府书院,但凡听闻珍稀典籍,必倾尽心力、不惜重金求得。那些动荡年月,战火纷飞、兵荒马乱,许多藏书世家自顾不暇,珍贵古籍或毁于硝烟,或流落民间、无人管护,面临散佚失传的绝境。徐文翰心怀大义,凭借着一腔热忱与不凡威望,救下诸多濒危古籍,悉心护持带回老宅,还专门打造防潮防虫的书架,定下严苛家规,要求后世子孙务必将古籍守护传承下去。 清朝年间,徐家遭遇变故,家境中落,盗贼趁乱闯入老宅,妄图抢走古籍换钱。徐家上下拼死抵抗,多位族人受伤,鲜血染红衣衫,却无一人退缩。当时的家主徐承泽,舍生忘死护住古籍库,被盗贼利刃刺伤,卧床休养数月才见好转。经此一劫,徐家愈发重视古籍守护,加固老宅安防,安排专人轮岗值守,还请来武艺高强的护卫,日夜巡逻,只为这些古籍能安然无恙。 近现代,社会动荡,风雨飘摇,徐家古籍又屡次面临危机。军阀混战时期,有军阀听闻徐家古籍珍贵,派副官上门索要,言明若不交出,便血洗徐家。徐家人紧急商议,将古籍分散藏匿,藏进地窖、夹壁墙,甚至棺材里,佯装古籍已毁于战火。那副官恼羞成怒,下令士兵搜查,徐家老宅被翻得一片狼藉,好在古籍最终躲过一劫。后来,日军侵华,烧杀抢掠,徐家再次藏好书稿,举家逃亡深山,数月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却始终抱紧古籍,不敢有丝毫懈怠。 新中国成立后,徐家欣喜万分,主动上报古籍信息,盼望着能为国家文化事业贡献力量。文化部门派专家前来鉴定,皆惊叹于古籍的数量之巨、版本之珍稀,对徐家世代守护之举赞不绝口,还赠予锦旗表彰。此后多年,徐家严守祖训,潜心整理修缮古籍,徐阳更是接过祖辈衣钵,投身古籍修复与研究,成果斐然,引得学界瞩目。 可就在徐阳声名渐起、古籍愈发受关注之际,恶意谣言却如暗处涌出的污水,肆意蔓延开来。镇上不知从哪冒出些流言蜚语,说徐家古籍来路不正,有人信口胡诌,污蔑徐家先辈盗墓所得,或是早年参与文物倒卖。一时间,邻里乡亲看徐阳的眼神满是狐疑,街头巷尾的窃窃私语,像尖锐的针,刺痛徐阳的心。他又气又急,这些古籍明明是家族代代相传、用鲜血与生命守护的文化瑰宝,怎容这般恶意诋毁? 徐阳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翻箱倒柜找出家族谱牒、古籍传承记录,上头详细记载每本古籍的来历、购入时间地点,还有先辈守护时的英勇事迹;又整理多年来文化部门的鉴定报告、专家评语,装订成册。他挨家挨户上门,向乡亲们解释,言辞恳切,眼中透着悲愤与急切:“各位叔叔婶婶、爷爷奶奶,这古籍是我们徐家的命根子,先辈们历经生死才传下来,绝不是传言说的那样!”可流言一旦传开,就似黏在鞋底的口香糖,顽固至极,甩也甩不掉。 更有甚者,网络上也冒出不实言论,配图张冠李戴,文字添油加醋,引得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指责。徐阳无奈之下,求助于法律,向造谣者发送律师函,联系网络平台删帖;还开直播,当着数万观众的面,展示古籍实物、家族资料,讲述先辈守护故事,声泪俱下,只求还徐家一个清白。 幸好,公道自在人心。学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站出来,联名发文力挺徐家,称赞古籍的学术价值与传承意义;本地文化机构也发布声明,证实徐家古籍来源合法、传承有序;一些正义的自媒体自发帮忙辟谣,深挖谣言源头,揭露造谣者的丑恶嘴脸。在多方努力下,谣言热度渐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经此一役,徐阳深知守护古籍之路漫漫,恶意与误解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他联合警方,在老宅周边增设监控,升级安保系统;定期举办古籍文化讲座,邀请乡亲与网友参加,增进大家对古籍的了解;还将古籍故事整理成书出版,让更多人知晓徐家守护文化遗产的艰辛与执着。徐家古籍,历经风雨磨难,依旧静静躺在老宅地下室的书架上,书页间满是历史的厚重,也铭刻着徐家数百年不屈的守护精神,往后,它们必将在徐阳及徐家后人手中,继续绽放光芒,传承文化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