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罗隐(一)(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也,其才名远播,尤擅咏史之作,然诗中寓意深刻,多含讥刺,故屡试不第于科举之路。然其才华横溢,深得唐朝宰辅郑畋、李蔚之赏识。罗隐虽文辞出众,却貌不惊人,古朴而略显丑陋。郑畋之女,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造诣,一日偶得罗隐诗卷,捧读之下,爱不释手,吟诵不辍。郑畋见状,心中暗自揣测,疑女儿对罗隐心生倾慕之情。

恰逢一日,罗隐应邀至郑府,郑女闻讯,心生好奇,欲窥其貌。于是,她悄然立于帘后,透过轻纱,偷偷打量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然而,一见之下,郑女心中的憧憬瞬间破灭。罗隐的相貌与她想象中的风流倜傥大相径庭,那份古朴与丑陋,让她再也无法将眼前的罗隐与诗卷中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联系起来。自此之后,郑女再未吟诵过罗隐的诗歌,仿佛那段曾经的痴迷,随着那一瞥而烟消云散。

罗隐虽在科举之路上屡屡受挫,但其才名却并未因此而黯淡。唐朝广明年间,战乱频仍,罗隐无奈之下,只得返回家乡余杭。幸得节度使钱镠慧眼识珠,征辟他为从事,使得罗隐得以在乱世之中,一展其治国安邦之志。公元907年,后梁开平初年,后梁太祖朱温闻其才名,欲以右谏议大夫之职征召罗隐入朝。然而,罗隐深知官场复杂,加之对朱温的政权并无好感,遂婉拒了这份荣耀。

不久之后,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秘密上表,极力推荐罗隐。朱温权衡再三,终以给事中之职相授。罗隐自此步入仕途,虽非显赫,却也得以施展才华,为朝廷效力。他的一生,历经风雨,见证了唐朝的衰落与后梁的兴起,也见证了乱世之中,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罗隐享年八十有余,最终在钱塘安然离世。他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涧泉日记》中记载,唐朝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吴越王钱镠上表奏请,任命罗隐为钱塘县令。罗隐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政绩卓着,深得百姓爱戴。后升任着作郎,又被征辟为掌书记,负责起草朝廷诏令,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罗隐再任判官,其公正无私、明察秋毫的作风,使得他在官场之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罗隐被授予给事中一职,继续为朝廷效力。开平三年(公元909年),他更是升任发运使,负责监督漕运,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然而,就在这一年,罗隐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余岁。他的离世,让无数文人墨客扼腕叹息,也让后世之人铭记了他的文学成就与高尚品德。

罗隐去世后,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与罗隐素有交情,深知其生平事迹与文学贡献,特为其墓撰写了墓志铭,以表彰其一生之功绩。罗隐的文集数卷,也得以流传于世,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瑰宝。

《唐才子传》中,对罗隐的生平与成就有着详尽的记载。罗隐所着的《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以及外集启事等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后世之人也对其推崇备至。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罗隐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