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海外之争论(二)(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毕竟有了前车之鉴后,后来者是有了历史依据可循的,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彻底的将李唐的皇家亲情彻底的葬送。
而朱棣的靖难功成,则是给了大明其他藩王,树立了一个有利的榜样,远得不说,便说正德时期,宁王之乱,便是有力的佐证。
这些藩王,表面上臣服于皇帝,可内心里的小九九,谁又能真正得知,便是这些藩王不停的兼并地方土地,在隆庆帝这个皇帝看来,就是有谋反的嫌疑。
你不谋反,为何不断地兼并田地,还不是在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好再来一次‘靖难’,喊一次‘清君侧’!
虽然看这些个藩王不爽,但隆庆帝也知道,大明不能彻底的削藩,不是说朝臣会反对,而是为了长久计,不能这般的做。
朝臣们那是巴不得隆庆帝直接一道谕旨下去,将全大明的皇明宗室,给全部削为庶民,那样,骑在他们头上的大山便要倒一座了。
可隆庆帝真敢这么做,那那些个勋贵,就得起别样的心思了,毕竟藩王宗室,乃是你朱家自己人,你隆庆帝对待自己人都能下得去这么狠的手。
那我们这些跟随太祖成祖打天下的勋贵们,还不知将来,你老朱家会如何的对待我们。
只要这些藩王们还存在一天,这些勋贵们,便是目前全大明最坚定的保皇派,皆因为只要大明还存在一天,他们勋贵的地位就无人可撼动分毫。
除非那些个勋贵自己作死,那另当别论不说。
流水的大臣,铁打的勋贵,可不是说说的,大臣们虽目前来说,还能压制住他们这些勋贵,可在大明初期,这些勋贵们的家祖,那个不是在朝堂上跺跺脚都能让人一震的主。
现在隆庆帝登基后,兵事频生,这些勋贵可算是看到了,他们再次发光的时机将要到来了,大臣们自然也是极力的争夺话语权。
在朱翊釴看来,赵贞吉提出的流官管辖海外,与高拱提出的藩王总督两制,其实就是文臣与勋贵间的权力争夺而已。
文臣们要的是你勋贵将地方打下来后,直接脱手,将管辖权直接过渡给他们文臣来治理,以后这一切,与你们勋贵无关。
而高拱则是认为,将藩王移封出去,在派遣得力总督协助治理地方,是双保险的,在高拱看来,仅靠文臣去治理,才是最不稳妥的。
这些文臣,本事不大,但圈钱的手段却是十足,将这些海外之地交给他们,打下来啥样,可能等个几任官员任期过后,这些海外之地,还依旧是那个鸟样。
但藩王则不同,毕竟这些海外之地,以后就是他的封国,自然是要好生发展,才能让他以后声色犬马的花销。
而派遣总督过去,即是监督藩王不让其生出非分之想,又能监管地方税赋收取,不使藩王瞒报,而让朝廷税赋受损,两全其美之策。
朱翊釴自然是认同高拱的政策的,他跟隆庆帝不同,他只要将火铳等制造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这些分封海外的藩王,就算是造反,也翻不起任何的浪花来,威胁到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