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小国生存之道(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郑国又投靠了晋国,公元前599年冬天,楚庄王再次率军征伐郑国。晋景公不敢怠慢,赶紧派遣上军佐士会,率领晋军前来救援郑国。楚军在颖水南岸,晋军在颖水北岸,隔颖水对峙。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楚军在城濮之战中的惨败,楚庄王当然知道。眼看着晋军在颖水以北扎下了营寨,短时间内没有撤走的意思。寒冬将至,楚军难以为继,所以楚庄王率领楚军撤走了。
一个小小的郑国都拿不下来,自己怎么在中原称霸?来年春天,楚庄王再次率楚军北上。楚军首先攻打郑国的栎邑,以震慑郑军。当年郑厉公被赶下台,就在栎邑养精蓄锐,后来复位成功。
郑军哪里是楚军的对手,打不过只好投降。自楚庄王继位,郑国在楚国、晋国间左右逢源。不但楚庄王没办法,晋国的君臣也没有办法。楚国想兼并郑国,根本做不到,晋国也是一样。
晋军打过来,郑国君臣就对晋国笑脸相迎;楚军打过来,就与楚军签订纳贡称臣的不平等盟约。除此之外,郑国别无他法。
郑国归附了楚国,楚军能不能长期在郑国驻扎?不可能,因为楚国地域辽阔,几十个被楚国兼并的诸侯国,经常复叛复降,让历任楚王焦头烂额。楚国需要用兵的地方,何止中原。
郑国又投入了楚国的怀抱,让晋国君臣情何以堪。得知郑国归楚,晋景公立即派遣中军佐荀林父,率领晋国军队赶往郑国。
晋国的中军佐,仍然是晋国的臣子。但趾高气昂的荀林父,竟然当面指责郑襄公,为什么背弃与晋国签订的盟约?为什么又与楚国签订了盟约?这样的问题,郑国君臣恐怕只能支支吾吾。
除了笑脸相迎,就是再次与晋国订立盟约。这是郑国没有选择的选择,陈国、宋国、曹国等诸侯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晋国的号召力,还是有的。公元前599年,晋国纠集了齐国、鲁国、卫国、宋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薛国、滕国、杞国和邾国,加上盟主晋国,总共十三国的兵力,准备攻打秦国。
看上去人多势众,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当联军来到泾水下游,就停了下来。各国军队各自为政,有的想打,有的想回去。
秦国那边,当然如临大敌。这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共公之子嬴荣,就是秦桓公。秦桓公听从了一位大臣的计策,就是在上游往泾水里下毒。这一招果然奏效,不断有联军将士中毒身亡。
晋军和其他诸侯国军队,人心惶惶,哪里还有心情去和秦军交战。联军的总指挥,是晋军中军将荀偃。荀偃发布命令,要求晋军和其他诸侯国的军队,要唯他荀偃的马首是瞻。但下军将栾黡,根本不顾荀偃的命令。为保存实力,竟率领晋国下军撤兵了。
其他诸侯国见晋军撤兵了,纷纷要求撤兵。一场兴师动众的攻秦行动,在近乎儿戏的操作中,变成了“迁延之役”。
鲁国有“三桓”,控制着鲁国的朝政;郑国有“七穆”,控制着郑国的朝政。两国的国君,很难拥有至高无上的的国君权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