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虢国伐樊国(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郑国左摇右摆,但作为中原霸主,齐桓公还是派遣齐国、鲁国和宋国人马前往郑国,协助击退楚军。得知这些情况后,熊元胆怯了。如果非要来一仗,那就是楚军面对四国联军。无奈之下,熊元只好命令楚军从郑国撤退。郑国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那是虚构的。郑国为了对付楚军,真正摆出了空城计,是确定无疑的。以后的郑国,只能在齐国和楚国间选边站队。小国的生存法则,就是在大国面前卑躬屈膝?
申生的太子地位,已经确立了很多年。公元前666年,深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有了一个搅动晋国的计划。她在晋献公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支持下,开始密谋策划,要逼迫晋献公更换太子。
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毕竟都是晋献公的儿子。这三个儿子,早已经成为晋献公的左膀右臂。在对外发动战争,开疆拓土方面,三个儿子的表现各有所长。
骊姬生的儿子奚齐,少姬生的儿子卓子,都是只有几岁的小孩子。即便是这样,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奚齐,骊姬准备大干一场,即便是把晋国朝堂弄得天翻地覆,她也在所不惜。
骊姬和鲁国男宠晋经过商议,决定开始行动。骊姬以关心晋国稳定的口吻说,曲沃和蒲地还有屈地,都是晋国最紧要的地方。现在用的几个将领,位不高权不重,不能有效震慑那里的百姓。如果这些将领吃里扒外,甚至勾结戎狄或其他诸侯国,后果堪忧。
听了这个宠姬的话,晋献公深以为然,说应该怎么办?骊姬继续说,应该派太子申生去驻守曲沃,那里是家族的龙兴之地。派重耳镇守蒲地,再派夷吾镇守屈地。这样,晋国就万无一失了。
听了骊姬的见解,晋献公不由得连连赞叹。谁说女人不如男?我看就是那些大臣,未必能够考虑如此周全,于是就答应了。
这年夏天,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前往曲沃,重耳前往蒲地,夷吾前往屈地,不得在绛城停留。无奈,弟兄三个只好离开绛城。
这样一来,国都绛城,就剩下了骊姬的儿子奚齐,还有少姬的儿子卓子。可过了一段时间,骊姬感到还是不放心。因为绛城虽然靠南一些,但距离曲沃并不算太远。申生想回来,易如反掌。
如果申生和重耳、夷吾联合起来呢?骊姬越想越感到害怕,于是冥思苦想,怎么才能除掉这弟兄三个,尤其是太子申生?
按照楚国的传统,打了败仗是不能进入郢都的。当年的楚文王就是如此,结果不得不远程奔袭攻打黄国,死在了回军途中。从郑国撤兵回到楚国的熊元,没有和郑国开战就匆忙撤兵,算不算打了败仗?即便不是败仗,也肯定没有打胜仗。
公元前664年,楚文王找了个理由,把熊元给杀了。没有和中原联军交战,双方各自安好,各方面都没有损失,尤其是人员和兵车,不是很好吗?如果楚军与联军在郑国交战,结果如何?
中原十来个诸侯国,已经团结在齐桓公周围。不过,不愿意听从齐桓公号令的诸侯国也不少。这年春天,上任十三年的周惠王,终于开始发号施令了。他命令虢国国君虢公,发兵攻打樊国。是不是周惠王见齐桓公发号施令很风光,也要模仿一下?
樊国非常小,是西周初年虞仲的姬姓封国。虞仲是周太王的后裔,与姬发一脉有血缘关系。樊国最初在镐京东南,后来迁移到黄河以北的阳邑。当初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储,非要让鲁武公立小儿子姬戏为太子不可。当时的樊国国君仲山甫,曾经劝谏过周宣王。但周宣王一意孤行,后来引起了鲁国内乱。
因为血亲关系,樊国历任国君也曾是周王朝的卿士。但时过境迁,在秦国、晋国已经开始交锋,齐国、楚国即将展开争霸的大背景下,周惠王以什么理由攻伐樊国?理由很简单,樊皮叛王。
樊皮是谁?即樊国国君樊侯仲皮,仲山甫后裔。虢国连晋国都敢征伐,别说一个小小的樊国了。樊皮见虢国大军渡过黄河而来,也没做什么抵抗就投降了。在樊皮看来,抵抗只能造成伤亡。
为了樊国大臣和百姓,樊皮甘愿束手就擒,被虢公押往洛邑。
进入春秋时期以来,周王室攻伐其他诸侯国,频频出现虢国的身影。协助周平王迁都洛邑,攻打曲沃,攻打郑国,攻打王子颓,攻打晋国。现在又攻打樊国,虢国对周王室的忠心可见一斑。
历史上的虢国,其实不止一个。西周建立后,姬发的很多亲族都获得了封地。姬发的叔叔虢仲,被封为东虢国开国之君。姬发另一个叔叔虢叔,被封为西虢国开国之君。
东虢国,大概位置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一带。西虢国,大概位置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后来周平王迁都洛邑,因护驾有功,被重新封到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东南。因新封的虢国地跨黄河南北,黄河以北的叫北虢,黄河以南的叫南虢。
不过,北虢和南虢并不是两个虢国,而是一国。原来的西虢国东迁后,原地留下了一个小虢国。这个小虢国,已经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攻灭。东虢国,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攻灭。
是什么原因使姬姓的虢国,如此争强好胜?或许与虢国的爵位有关。西周初年,姬发和儿子周成王,分封了数以十计的诸侯国。在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中,被封为最高一级公爵的,仅有商朝遗民为主体的宋国,还有姬姓虢国,姬姓虞国,姜姓州国四个。那些看起来强大的诸侯国,像晋国、齐国、鲁国等,仅是侯爵。而南方咄咄逼人的楚国,仅仅是子爵。
在春秋时期,虢国一直是周王室的得力帮手。之所以如此,一个是与周王室关系密切。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虢国,各方面的发展比较好,是一个综合实力中等偏强的诸侯国。虢国,也是周王室的西部屏障。后世的郭姓,也是虢国姬姓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