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迁都与否(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晋阳本身就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又方便用兵。
这也是北魏末年时,尔朱荣、尔朱兆、高欢这些权臣都会以晋阳作为根基的原因。
经过一番商讨,崔澈还是否决了迁都的提议。
此一时,彼一时,崔澈与高欢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高欢虽然是在河北起兵,也自称是河北大族渤海高氏的子弟,但他在河北并没有什么根基。
因此才会迁都邺城,以其世子高澄镇守河北。
而崔澈经营二十余年,在河北的根基可要比高欢深厚得多,他无需担心在自己没有露出颓势的情况下,河北内部会爆发叛乱。
这也是崔澈只是以第三子崔彦卿为相州刺史,而非相州总管的原因。
他不想埋下兄弟相残的种子。
至于次子崔彦宗作为辽东总管,其一是辽东偏远,其二是崔彦宗的庶子身份。
嫡庶有别的观念,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深入人心的。
崔澈最终决定,暂时以晋阳为军政权力中心,而不是施行东魏、北齐的晋阳-邺城军政二元制。
留守河北的十万战兵,将会被调来河东,至于他们的家眷,也会跟随而来。
毕竟崔澈就曾伪造书信,声称朝廷要恢复曹魏时期的错役制,也就是让将士与他们的家眷分处两地,来激起部众的愤怒。
他自己当然不会干这种事。
至于具体的迁徙以及安置工作,则依旧交由房玄龄负责。
随即崔澈又命中外府司马李靖负责整编河东将士。
并州本身就是出精兵的地方,只不过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杨谅在关中大败,只以身免,十余万河东精锐,一朝丧尽,这才让崔澈在击退杨素之后,轻易夺取了河东之地。
因此,崔澈暂时决定不再扩充战兵规模,毕竟养这些脱产战兵,也是一笔大花销。
重赏三军过后,还得安置战兵家眷,崔澈如今手头并不宽裕。
等河东二十四州的府兵体系得以恢复以后,崔澈也将把分往各地的战兵尽数调回,毕竟拳头要握紧了才有力量。
崔澈派遣大贺尽忠、黎翰等契丹将领前往草原,重新回到各自部落,招募勇士,补齐银鞍契丹直的一万编制。
其余各部若有空缺,也将在李靖整编的过程中,选拔精壮之人填补。
无论如何,这二十万主力野战军的规模都得维持住。
正当崔澈搭设东隋的框架之时,河东三大望族,闻喜裴氏、汾阴薛氏、解县柳氏也纷纷派遣重要子弟来到晋阳,拜谒崔澈,投效在他的门下。
两头下注,也是世家大族的老传统了,真要抱死一棵树,早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崔澈如今占据河东形胜之地、兼有河北之富,麾下更不缺精兵强将,已然成了气候。
河东三族既然是在他的治下,自然不敢忤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