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春困夏乏,秋懒冬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游以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拍摄了五个被诊断为绝症、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病人的恐惧和希望。
他们被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了四个难忘的周末,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死去,这是他们最后的宝贵时光。
在专家的帮助下,他们交流关于痛苦、宗教信仰和来世的想法和情感。
在同一所房子里,他们有机会对彼此以及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分享关于葬礼、遗产和来世的想法。
人都会得病,都会死去,可是一般人没办法知道自己的死期,假如人知道自己的死期会如何?
假如一个人出生,死亡时间就是定好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人性非常复杂,王朝临近灭亡,或者突发大灾难前,总会发生社会动乱,因为人们知道未来会非常悲惨,所以会及时行乐,突破社会约束,加剧社会不安。
一个健康的人要是知道自己的死期,也会有崩溃、慌乱、报复社会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
周游曾经不止一次的思考,他应该会如何面对死亡,可是每次思考都会不一样,因为本我不断在变,认知也不断在变,负担也越来越重。
还没体会到呢,就突然重生了!
到了人生最后时刻,很多人以往的坚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不知道会不会悔恨自己的一生。
并且能拍到视频里的,也大都不是人真实的外貌,很多都带有伪装,给家人看,朋友看,陌生人看,观众看,所以会包装自己,凸显自己高尚的品德,把自己的小心思藏起来。
很多时候看纪录片,周游都会下意识的带入到拍摄对象身上。
比如,为什么会被这样拍?
主角怎么同意的?
都是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在思索。
《归途列车》这部纪录片里的主人公张琴,对着镜头说:“你们不是想要真实的我吗?这现在就是真实的我。”
一句话把纪录片导演暴露出来,也让观众意识到导演的存在,也意识到了,纪录片对拍摄对象的影响。
赵云和周游在宾馆探讨了半天,从国外到国内,从现实到未来,彷佛是两个小年轻,也仿佛是两个理想主义者,一起在诉说对世界的认知。
周游是个理想主义者,赵云也是。
想挣大钱的人,是不会进入纪录片这个行业的。
能进入这个行业的,都是对社会,对世界有自己的想法,想通过自己手中的摄像头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发出自己的身影。
兴起而来,兴尽而归。
赵云得到周游资金支持的承诺后,就兴匆匆的回去了。
披上衣服,走出宾馆大门的时候,彷佛自己是一个斗士,彷佛找到了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