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差距(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事情乃是长远计,大明需要的是安静的等待,许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继续和老汉有一搭没一搭的往下聊着。

而越是往下聊,老汉也就越是来劲,慢慢的就喋喋不休说起了自己对未来的计划。

无外乎好好干活儿攒下余钱,然后盖房子添置家产,还要供儿子成家,将来送孙儿上学读书,让世代农民的家里也出一个读书人,再大胆一点的想法也不过就是学点手艺自己做点小生意什么的,万一就真的发家致富了呢?

这些都是一个大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最好向往了,看似普普通通,但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许良与老汉聊得畅快,但老汉总归也有活儿干,差不多了便也与许良告辞,然后就乐呵呵的往厂子里走过去了,那是他对实现美好生活的奋斗。

许良一边吃着东西,一边盘算着给本地官府打多少分,其实这一趟实地调研结果他还是满意的,各地吏治情况确实有所改变,说明这几年自己对官府职能的改革有了成效。

要实现现在这种治理成果,不是原本那种官府能做得到的事情,光是人手就捉襟见肘。

这几年许良给各地官府都征兆了大量的士生给官府做事,这些人具备知识素养,可能早期工作会比较生疏,但时间久了慢慢都可以熟悉具体事务,官府的各个政策也就有人手去执行了。

再加上对官府职能的拆分重组,不同衙门的事务更加明晰简洁,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如此才有精细化管理的可能性。

更不要说各个地方衙门还有许良拿着小本本给他们打分,这在官员眼里无异于在拿鞭子抽打自己干活,他们就是想懒政怠政都没有空间了,只能老老实实的干活儿。

总而言之看到这样的情况许良心里是满足的,自己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后面要争取的就是造福天下百姓了。

而自己走后不指望杨溥能干的多么漂亮,只要他能把现状维持下去,不让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良好吏治崩坏,那就足够了。

思索着事务,吃完东西之后,许良便起身离开,这么久过去朱标的答复也差不多该到了,是时候回去了。

等他走出食摊,旁边却有随行的金幼孜走了过来禀告了一件事情:“抚台,两广衙门传来那边有个信过来了,说是有个海外之国的使者从香江登陆了,听闻抚台您的名字后,他便向衙门求见您,说是已经等了好些天了,您看要回去见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