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佛本是道,我是弥勒?(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院子正中有一座七层宝塔,同样小巧而精致,张牧之朝那宝塔看了一眼,便察觉有一股平和宁静的力量迎面而来。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禅院中居然有佛门大贤的传承?看这宝塔的气势,塔中起码供奉了一尊大菩萨肉身涅盘后留下的肉身舍利……”

所谓肉身舍利并非指佛门弟子修行所得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舍利子,而是佛门大德寿尽后将尸身焚烧留下的残骸。

同道家讲究“性命双修”不同,佛门弟子多将肉身视作臭皮囊,乃是可以舍弃之物,唯有本性一点真如才是寻求正果的根本。

故而连佛祖释迦牟尼当年也曾在菩提树下涅盘,尸身焚烧后残骸被诸多弟子带到各地供奉。

便如眼前这座通体以青石建造的九层宝塔,内中就供奉着某位佛门大德的肉身舍利。

“也不知这些佛门弟子当年是如何在这小岛上修建这观音禅院的……总不好以神通搬运砖石、木料吧……”

张牧之看着两丈来高的石塔,忍不住嘀咕了这一句,就听身后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回答:

“此处禅院是宋绍兴年间皇家下旨所建,却无需诸佛子以神通助力。”

张牧之回头,就见一个身形干瘦的老和尚,脸上满是皱纹,胡须花白,身上穿了一件破旧的袈裟,佝偻着身子走了过来。

“贫道灵威道人见过这位禅师,不知禅师法号?”

张牧之拱手还礼,在他想来,能供养佛门大德肉身舍利的僧人,应当不是无名之辈。

而且在张牧之的感应之中,这老和尚周身萦绕着一股正大、慈悲的法意,同在灵隐寺遇见的道济和尚有几分相似。

老和尚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合掌还礼道:“贫僧苏频陀见过小天师。”

“禅师如何认得我?”张牧之不由好奇。

苏频陀老和尚呵呵一笑,脸上道道皱纹不断颤动:“凭僧虽未见过小天师,但您几日前在钱塘江底还给我带了金箍儿,故而认得小天师。”

张牧之恍然,思量片刻后再次行礼:“原来是释尊亲传弟子托塔罗汉当面,贫道有礼了。”

苏频陀是释迦牟尼最后一名弟子,传闻他修得佛门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的佛门真意。

当年释迦在菩提树下涅盘之后,苏频陀便取释迦尸身焚化后的一点肉身舍利存放在宝塔中,并将宝塔时时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