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朝诗人刘禹锡笔下有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所描述的正是此地,不过现在的乌衣巷可没有寻常百姓家,因为此地住的同样是大晋朝的高门大户,譬如贾家的老宅就在这乌衣巷中,如今还有几房留守金陵的贾家族人住在此地。
自打赵姨娘死后,贾环便不想与贾家有过多的牵扯,所以当年扶柩回到南京时,他一步都没有踏入过贾家的祖宅,也没拜访那几房留守的族人,如今自然没有上门之理,只不过是正好路过罢了。
穿过了乌衣巷,继续一路往北走了约莫半个小时,终于到了朱雀街的太平里,贾环在此买了一座小宅子,共花费了两百两银子,宅子不算大,但分为前后两进,有五六间房,正好铁虎和石头住前面,他和平儿主仆则住在后宅。
话说贾环当年初到金陵时,第一件事是给赵姨娘修坟,第二件事便是买房落户,如今他的户籍已经落在这座小宅上了,学籍是随着户籍的,也就是说,贾环以后直接在应天府这里参加乡试就行了,不用再赶回北京城一趟。
不过,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而最新一届的乡试已经在去年八月举行过了,那时贾环还在孝期,所以错过了,如无意外,得再等两年之后才会有乡试。
当然,贾环也不急,淡定得很,毕竟两年之后他才十五岁,纵观整个大晋,十五岁的举人着实也不多见。
且说贾环等人到了宅子前,将行李,主要是好几大箱的书籍搬进去,然后把租来的马车打发走。
终于搬进新家,最雀跃的自然要数俏平儿了,跑前跑后地布置收拾,哼着小曲,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贾环见状,既高兴又感慨。
正所谓:时危见臣节,板荡识诚臣。患难见真情啊!
想当年自己身边的婢仆小厮,只有平儿无怨无悔地跟着自己“放逐”到金陵,从那一刻起,贾环便她当成自己的女人,当成自己可以相濡以沫的亲人了。
平儿虽然是个婢女,但自小在王家和贾家这种高门大户服侍主子,条件自然是相当优厚的,说是锦衣玉食也不为过,所以难为她陪着自己在简陋的草庐中住了两年多,连洗衣做饭这些粗活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