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交好韩三玶(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对,最近电影不错,就是电影厂本身不怎么挣钱。”王旭随口感慨了一下,他也从韩厂长的话中听出了他的无奈。

但后来,当韩厂长把握发行大权的时候,好像也没怎么提高出品方的收益。

这么说也不对,对比现在还是提高了很多,但同样风险也大了很多,但过于配合院线和影院方,依旧让拍电影不是那么赚钱。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投资电影都不如投资电影院来的划算。

“哪里是不怎么挣钱,那是完全不挣钱好不好。”果然屁股决定脑袋,这会儿的他还是韩厂长。

“也就是说我即便投资电影,在国内依旧也只能卖点儿拷贝?”王旭对现在的电影政策其实并不了解,拍电影对他来说最开始就没打算赚钱,即便后来改了主意,也没打算在国内赚钱。

但这不是都见着业内人士了嘛,还是不妨问问。

“挣钱?也不是不行,看你投资多少了,你要是就投个几十万,拍得还行的话,还能挣点。”韩厂长有些犹豫地说着,显然他也就是听说有人有项目想用帝都电影厂的厂标,这在最近是常见的事情。

陈佩斯前些年拍的一系列片子都是这么操作的,投资不高,如果拷贝卖得多,还是能挣些钱的。

不过总数量也就是那么回事,你指望这东西发大财,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个拷贝给你几千块,一百个也就是个成本,卖到两三百个拷贝的都算是热片了,上千的不是没有,只是太罕见了。

所以这会儿拍电影,大部分也就是赚个吆喝,要么怎么都一股脑奔着海外获奖去啊。

那些片子能卖海外版权,几十个国家地区一卖,多的大几百万刀,少的也能有几十万,一百万的,只要片子成本别太高,就都有得赚。

像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投资3000万,但是海外版权卖的好,最终还是赚了不少的。这样的市场规则可以说奠定了九十年代的电影人都只能奔着获奖去的风格。

所以说,什么艺术啊,风格啊,表达啊,都是扯,嘴里谈着主义,背后全是生意。

但功利心太重之后,也必然反噬影响导演对电影的表达,为了获奖,哪怕是提名都行,自然就会揣摩、顺应人家的心理,好多后世诟病的价值观问题也就因此展现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