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让我们芯片厂作伴过得潇潇洒洒(2合1)(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毕业后,我于1983年加入AMI,一直在做存储器开发。

我先是做了五年的EEPROM和EPROM技术开发,然后开始做SRAM的技术开发。”

至于EEPROM、EPROM、SRAM具体是啥并不重要,读者老爷们只需要知道它们都是某种存储器就行了。

这里要介绍一下存储器,它是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硬件设备的总称,主要由两个大家族组成:主存储器(主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等),这两个大家族下面还有许多个小家庭。

虽然AMI是作为CPU厂商而被我们熟知的,但AMI并不止生产CPU,人家的业务线五花八门,跟芯片能发生关系的东西多多少少都沾了点。

从七十年代初起,AMI是靠着寄存器(位于CPU内部的一组高速存储器,用于存储和操作CPU中的数据)、逻辑计数器(一个计数用的设备)和RAM(动态内存)起家的;

八十年代,AMI还生产了一系列打印机辅助设备,当然还有存储器,且由于AMI的存储器技术不错,AMI的产品拥有行业最高速度和最低功耗。

按理说,因特尔在1987年掀的桌子只是制裁了AMI的386CPU,还不至于要了AMI和桑德斯的老命,AMI还不至于每天都在破产边缘反复试探。

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

在因特尔拦截AMI的CPU同时,正逢丑国芯片产业遭遇了倭国人猛烈的冲击,从1985年开始,丑国的市场上就充满了倭国芯片,产品和丑国的差不多,但价格就便宜多了。

倭国人凶残异常,为了抢占丑国市场,不惜把价格拉到成本线以下,像是EPROM存储器的价格甚至降到了成本的三分之一,这特喵的谁能顶得住?

一边是其他业务被倭国人蚕食,另一边是因特尔撤回了CPU方面的授权,AMI内外交困,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这才被赵德彬低价捡漏。

面对困境,AMI也没有坐以待毙,在几年前就推出了一个名叫“自由芯片(Liberty Chip)”的计划,一边要坚持对因特尔386CPU的反向工程,另一边要大力发展闪存,俗称“两条腿走路”,哪个业务都不要落下。

闪存是存储器中的一种类型,典型代表是SSD固态硬盘、U盘,梁梦松所在的存储器研发团队就是推进AMI的闪存研发的。

赵德彬是AMI的福星,就在他取得AMI的60%股份这当口,先是AMI克隆因特尔的386产品完成了研发,再是AMI和因特尔的官司取得了关键的一场小胜(这个官司会在下两章之后的370章详说),如此一来,AMI的386CPU可以上市了,桑德斯又支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