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三三制(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年在金塔山领着数百人大破土匪水寨,掳回上万人口,牲畜无算,那可是实打实的功绩。
但把韩硼这位斯峰座主塞进内阁,朝中议论就一直不断。
因为韩硼的能力、业绩与党娥相比,其实差了许多,斯加加起步比较晚,又在海西那种偏远地区,韩硼名声不显也在情理之中。
“你觉得咱们的人要有多少为宜?”
刘学勤听进去了段妙姐的话,他反问道。段妙姐想了想,回道:
“怎么也得有十分之一吧?”
如今塞国公务员队伍已经相当膨胀了,若是把外围都算上,怕是快有两万人了。
这还没算那些国资企业的职工。
若按段妙姐说的人数,那就需要2000人左右。
刘学勤算了算,教育口大约有将近三百名塞音道场的弟子(支教那些弟子不算,那些人后来都被召回总山),官员中只有一百多个弟子。
这次刘学勤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将一些核心弟子召回总山,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讨论的是塞音教未来之事。
刘学勤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塞音道场改为世俗化的大学,从而逐渐弱化塞音教的影响力;其次就是他百年之后,由弟子推举新掌教,继续带领门派和这个国家发展。
结果弟子们都把道场当成了家,从感情上都不愿舍弃门派。
“哪怕是分为三派,各自独立发展,我们也要将老师的道统传下去啊!”
牛来作为首席大弟子,别看他平时存在感很弱,但他的话在一众弟子们中分量极重,像熊天球、冯理这俩贵为一省总督的,在他面前都很恭顺。
“你们不懂为师的良苦用心啊!”
刘学勤只能连连叹气,但他也清楚,自己总有翘辫子的一天,身后事可由不得他。
塞音教不是一个真正的教派,包括刘学勤自己,并没有一个思想家。或许在普罗大众眼中,他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但他自家知自家事,自己只不过一名教书匠耳。
“既如此,在社稷峰加一门哲学课吧。以后社稷峰座主必从三峰出,教主必从社稷峰出。”
科技昌明,未必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思想家。
这次密会时间并不长,但是为日后塞音教传承定下了基调,同时统一了塞音教核心的思想:塞音教对于塞国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未来的国家秩序是国王、教会、内阁与合议会这四大势力相互制衡,至于会形成怎样的平衡,能不能平衡?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