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与时代共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何成走下舞台后,张永杰再次上台。
面对何成引发的“意外情况”,张永杰简单的说了几句救场话之后,干脆直接让大家进入自由交流环节了。
一时间,大家都搞不清楚张永杰是真的想救场,还是实则想吃瓜。
听张永杰说进入自由交流环节,何成直接起身往一旁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走去,结果何成转过身刚刚站定,就看到今天现场的几名领导都走了过来。
看着越来越近的几名领导,虽然双方还没有开始交流,但光是看到对方的表情,何成心里就知道自己上辈子的研究又起到关键作用了。
何成之所以选择在1997年进军电脑领域,之所以要在今天发声,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倪光楠的目光,毕竟计算机产业太大了,倪光楠纵然重要,但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哪怕是有着重生优势的何成,想靠自己一个人的重生优势来抹平华夏在计算机产业上和米国的差距,也不太现实。
所以何成决定在1997年进军电脑领域,选择在今天发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与时代,要与国家实现共振。
可能因为很少有自媒体去研究这个事情的原因,很多人好像并不知道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那就是在1988年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后,国家就把半导体产业定在了一个极高的地位。
当然,当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时代背景,那就是80年代末期开始,因为一些大家都懂的国际关系变化,华夏更进一步的意识到必须自力更生,尤其是在高科技产业上。
所以在1988年,华夏正式确认了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并加大对半导体产业投入的决定,当时主要负责这一任务的,是长三角地区。
1988年,华夏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半导体公司在沪上成立,并建立了华夏第一条4英寸生产线。
同年,长三角地区陆续开了几家国产半导体公司,还有一家合资半导体公司。
并且在这一年正式确定了国家和企业一起搞半导体的策略,这个策略在当时是非常震撼的,因为在那之前,很少有哪个产业会如此直白的宣布国家跟企业一起搞。
包括之后,也很少有这样的事情了。
1989年,苏省那边更是高调的提出了加快基地建设,形成规模生产,注重发展专用电路,加强科研和支持条件,振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
从此,华夏对华夏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就没手软过,1996年,光是沪上的一个集成电路项目投资就超过了100亿米元。
那可是1996年的100亿米元啊!
在一个从上到下都还勒紧裤腰带的时代,华夏就愿意砸钱搞半导体,就敢于跟米国竞争,可见国家的决心有多大。
这也是为什么何成刚才谈及跟米国竞争的问题时,大家表情严肃但都不意外的原因。
因为作为业内人士,大家都很清楚这些时代背景信息。
90年代的华夏半导体,早就已经对标米国在发展了,只是后续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
而在这场由国家主导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有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就是本来计划打算搞一个产业联盟的,结果没搞成。
因为当时大家已经意识到硅谷那边的半导体快速发展靠的是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半导体公司跟计算机公司是需要深度合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