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廷议前夜(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景隆出身勋贵之家,其家族利益与藩王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文帝对藩王的打压,使得勋贵集团内心不安。

李景隆或许认为,若建文帝继续稳固统治,勋贵集团的地位将受到进一步威胁。因此,在白沟河之战中,他故意战败,削弱建文帝的军事力量,以此来改变朝廷内部的权力平衡,为勋贵集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自己四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名,实则觊觎皇位。他深知李景隆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然会对李景隆展开政治拉拢。

朱棣或许向李景隆承诺,若李景隆在战事中给予配合,待靖难成功,将给予他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丰厚的回报。

对于李景隆而言,这是一场政治豪赌。如果朱棣获胜,他将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权力和地位将远超在建文帝时期。

相比之下,建文帝对勋贵集团的态度逐渐强硬,李景隆在其统治下的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在朱棣的政治诱惑下,李景隆选择故意战败,为朱棣的靖难之路扫除障碍。

李景隆因在靖难之役中的“特殊贡献”,在朱棣一朝初期备受荣宠。成祖不仅没有追究他在战场上的失利,反而将其加官进爵,让他位列群臣之首。李景隆一时风光无限,仿佛成为这场政治大变局中的最大赢家。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朱棣政权逐渐稳固,开始着手整顿朝堂、树立权威。李景隆虽表面上尊荣依旧,但实则已成为成祖眼中的潜在威胁。

其一,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行为暧昧不清,虽对成祖登基有功,但这种投机行为也让成祖对其忠诚度心存疑虑。

其二,李景隆位高权重,在朝中根基深厚,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这对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一定阻碍。

不久,朝堂上便陆续出现针对李景隆的弹劾之声。

一些大臣纷纷上奏,指责他在建文朝时的诸多不当行为,以及在靖难期间动机不纯,有通敌之嫌。起初,成祖并未立即处置李景隆,而是采取观望态度,这也使得弹劾声浪愈发高涨。

最终,在群臣的持续施压下,成祖下令削去李景隆的爵位,将其抄家,全家软禁。李景隆从高高在上的勋贵之臣,瞬间跌落谷底。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只剩下无尽的悔恨与凄凉。

朱雄英回过神来,盯着李景隆的眼睛说道:“表哥,你愿意相信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