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留与不留,王维难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人在中点相逢,张珪在岭南也是听过王维老师的讲座的,他乡相逢,更生亲切、尊崇之感。
王维老师高兴之下,就劝张珪说:
大唐文学的中心,仍然在长安洛阳。既然张生已经到了诗道的腹地,不说长期留下“北漂”,好歹也在两京住个三五年,好好请教一下灿若繁星的诸位大诗人,磨砺自己的诗道。
如此,才是一个有才学、有志向的青年人最佳的正途!
岭西那个地方,并不是王老师贬低,搞地域歧视,实在是“文风不振久矣”,天花板恐怕就是王老师朋友姜有望先生的水平了。
你执意归乡的话,恐怕同样是三年五载,就要籍籍无名于众人之中了。
王维老师的话,虽然是讲给张珪听的,却让陈成莫名地刺痛。
因为他的思路、现在的做法,刚好与王维老师的期望相反。
并不是要前往文坛中心,去拜访学习灿若繁星的大诗人们,而是来到岭南的穷乡僻壤,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们大加厮杀——往往还赢不了他们。
如此下去,过三年五载,我也要籍籍无名于众人之中吗?
陈成心里不是滋味。
但也要承认,自己与张珪不同,人家第一次评比就获得了“大诗师”段位,虽有“鼓励”嫌疑,可是人家面见王维老师,同样获得欣赏,恐怕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而自己呢?名气一说去吓死人,真实诗力,就是和岭南青少年的中低档相当啊!
这是为自己那些年抄他人诗,窃他人名必须走的一条偿还之路,也是他成为一个真正诗人需要补的课!
这样想着,陈成还是下定决心:这次西南之行结束后,自己一定要像王维老师说得那样,重回文坛核心的两京地带,拿回自己原本应得的!
“张——嗯,他对王摩诘先生说:自己也知道长安洛阳为好,奈何家中尚有牵挂之人,实在很难下决心,久作长安旅啊!”钟矩这么说的时候,众人都知道张珪牵挂的人,就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但是雷拓依然嗤笑一声,不以为然。
“王摩诘先生离开汴州的时候,汴州学子前往隋堤送行,吟诗留别!张大诗师也在送行之列!”
听到这里,周小三忍不住对郭小四道:“怎么是大家送行王摩诘?我还以为是王摩诘在隋堤送别张大诗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