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PK丁干!一根裤带的对决!(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算南诏算半个“王土”,可天竺国肯定不是,“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的领土”。
这说明,大唐天子的“天”,还没有笼罩到阿三的地盘去。
同样的道理,岭南曾经也没有笼罩到中国皇帝的“天”底下去。
直到秦始皇的横空出世。
始皇帝大手一挥,于是“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这规模完全不对等的两项工程为什么能被学者相提并论?
还真别看不起这条“36.5公里”的“小沟渠”,完全称得上是始皇帝的“得意作品”。
而且,从某种角度说,灵渠的丰功伟绩连长城都难以望其项背!
灵渠的开凿,就是一柄拓疆的利剑!
不仅剑指阳朔!
也剑指整个百越!
剑指天之尽头!
因为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在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公元前214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始皇帝把自己的“天”扩大了将近一倍!
而且这小子也还有点门道,“临源”对仗“阳朔”,刚好桂州的一南一北,两相互文,实则描写的正是桂州这一整块区域!
你将这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历史带入到诗中,就仿佛看到灵渠将湘江、漓江沟通的那一天开始,大秦王朝的“天幕”就缓缓垂下,在桂州大地上投下始皇帝那不可一世的气概!
磅礴大气,实在难以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十二三岁少年的手笔!
十四岁的陈成如是地想。
这应该不是窦亮写的,难道这小子抄袭的大哥窦明的草稿?
可是窦明作为“穷人版七绝圣手”,想来是不会去碰五绝的体裁的……
无论如何,看着一向一声不吭的窦亮,陈成内心的想法风起云涌。
这种短小的五绝着实令人惊艳,理应判他获胜。
问题在于,这诗虽然有“阳朔”,可是明显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下去作诗的,甚至“阳朔”都不过是随手拿来押韵的工具。
反观丁干那边人写的“四言怪诗”,既不是承袭先秦诗经的四言诗传统,也不像是后世才开始流行的“曲子词”,无头无尾,随心所欲——
可的的确确死死扣住了“阳朔形势”的题眼。
巨灵乍擘,暗水中分,千岩断碧——
阳朔这些形态各异,各不相连的青山,就好像是巨灵神用手掰开的!
似雨还晴,深迷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