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辽国现状(六)(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哪儿来的银子?”银匠有些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望向把银子交给他的商人——这是个自临安来的豪商,挺着一个硕大的肚子,厚重的耳垂叫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个有福之人,商人乐呵呵地摸着肚子,手指上带着和田玉镶嵌的戒指。

商人指着银匠手里的银子说:“是比如今市面上的好吧?”

银匠点头:“是……如今市面上没好银了。”

从前宋国的银子,那都被阮地吸走了,更别提辽国,银子还没宋国的多。

而阮地的银子也不知去了哪里,虽然有银铺,但那点首饰银牌,根本不足以解释那么多银子的去向。

民间自然也还有银子流通,但这些被官府放过的银子,要么被百姓们留下来当传家宝,要么就是杂矿太多,根本不能用来打首饰。

百姓仍然喜欢金银,虽然不能拿来当钱使用,但可以打成首饰——倘若将来又能当钱用,还能融了,总归不会亏。

商人对自己这个老伙计格外信任,他拍了拍银匠的肩,做贼一般小声说:“倭国来的银子。”

银匠吓了一跳:“倭国的银子?不是不许在民间流……”

他毕竟是银匠,对倭国的白银早有耳闻,倭国的银矿这几年才被发现挖掘,不像宋国和辽国,银矿早不知道开采了多少年,到了如今,除非发现新矿,否则银子只会越来越少。

可倭国不同,才开始挖,倭国又什么都缺,如今的倭国就像是一只肥鸡,人人都要去薅一把。

自从银矿出现之后,倭国的皇室贵族,地主武士,都过上了穿金戴银的好日子,甚至还能用上阮地高官都买不起的相机留声机,凡有什么新鲜玩意,他们都买。

别说官府和倭国做生意,沿海地方的渔民都跑去倭国淘金去了。

商人:“你猜是怎么进来的?”

银匠差点没忍住给商人白眼:“您搭上哪个大官了?”

“嘿!”商人得意洋洋,“那些女吏,一个个眼睛长在头顶上,别说我这种做买卖的,就是真当大官的,她们也未必会怕,未必肯帮,这回啊!我还真是吃了苦头的!”

原来他亲自跑了一趟倭国,还不是跟着官府的船,而是民间商船,在倭国花了不知道多少钱,才跟着倭国的使团回来。

使团毕竟是有些好处的,他们带来的东西不必交税。

银子只要不超量,也肯放进来。

银匠得知以后对自己这个东家倒是有了几分敬佩,只带着几个人就前往倭国,倭国如今可不太平,自从发现了银矿,各地匪患不断,有时候甚至连武士也是土匪,他们谁都抢,只要他们觉得能抢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