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盘点古诗词12(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世祖则若有所思:“看来这宋朝也并非一无是处。”
最后光幕渐渐暗下,只留下一群古人仍沉浸在对辛弃疾的叹惋与钦佩之中,而茶楼里的百姓们听到朝堂传来的消息,也纷纷开始传颂辛弃疾的事迹。
光幕只是开个头,还没有正式介绍,南宋王朝及元,明,清的古人们是知道历史真相的,也没有办法通过光幕聊天,去给五代十国及之前的王朝解惑。
光幕:“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之名是其父为他取的,希望他长大以后如同汉朝冠军侯霍去病那样成为有用之人,故取名弃疾。
南宋词人辛弃疾生平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宋时期的文化璀璨夺目,其中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与家国情怀,其词作更是后人传颂的经典。
辛弃疾,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地区,自幼便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立志恢复中原,驱除金人。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词作之中。
辛弃疾年少时,便展露出了非凡的才华与志向。他曾在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虽未能及第,但已初露锋芒。后来,他更是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军,投身于抗金斗争之中。在归附南宋后,他先后任职于多地,积极参与北伐事宜,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而不懈努力。
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的腐败与妥协,使得辛弃疾的北伐之梦难以实现。他多次上书建议北伐,却都未被采纳。面对朝政的黑暗与无奈,辛弃疾将满腔热血与愁绪转化为笔下的文字,创作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词作。他的词,既有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无奈,也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性,为南宋词坛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既有豪放不羁、气势磅礴的佳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现了他对北伐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有婉约细腻、情感深沉的篇章,如《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辛弃疾的一生,虽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与追求。他的词作,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感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声的真实反映。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南宋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闪耀着光芒。”
光幕继续:“辛弃疾的命运与北宋名将宗泽有一个相同之处,宗泽临终前大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而辛弃疾临终时大喊:“北伐!北伐!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