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不解地看着太后,心中充满了疑惑。然而,太后却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细细地分析道:“青面女的军队,大多都是农民。他们为什么跟着她?还不是因为南方暴雨成灾,农田被淹了,颗粒无收,全家都没活路了,才不得不反。而北方这两年风调雨顺的,百姓们衣食无忧的,谁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陪她造反啊?”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农民起义的理解与对北方局势的分析。
乾隆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笑着说:“皇额娘说得对极了。是我气糊涂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太后的敬佩与对自己的自责。
太后又说:“青面女是利用天灾拉起起义军的。她煽动百姓的那些说辞啊,对南方百姓有用,对北方可就没用了。青面女聪明绝顶啊,肯定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绝对不会贸然北伐的。如果娘猜得没错的话啊,她接下来肯定会先稳定南方,然后登基称王,过把皇帝瘾。等时机成熟了,再挥剑指向北方。”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青面女的了解与对局势的预测。
乾隆点点头说:“嗯,我也这么觉得。南方疆域广大啊,人口又多。想要彻底稳定下来啊,没有个三五年是不行的。如果她敢称王的话啊,内部肯定会乱起来的。等他们自己打得差不多了啊,我再派兵南下镇压啊,就能把丢掉的疆土都夺回来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胜利的渴望。
太后叹了口气说:“叛军能在短短两年内占领南方啊,并不只是利用了天灾之利。更主要的是因为八旗子弟兵贪图享乐、奢靡成风啊,导致武德废弛、战斗力衰退了啊。打铁还需自身硬啊。你是皇帝啊,不用娘教你怎么做了吧?”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八旗子弟的失望与对乾隆的期望。
乾隆重重地点了点头:“明白了!我会好好磨练八旗子弟的啊,争取恢复太祖时期的雄风!”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
太后虽然是个深宫妇人,但对政治、人心算计却了如指掌。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心中却如同明镜一般清澈。就像她预料的那样,李清歌占领南方后,短时间内并没有北伐的意图。然而,她没北伐的主要原因,却与太后想的并不太一样。
李清歌,这位被誉为“青面女”的起义军首领,并非如太后所想的那般,只是贪图权势与地位。她心中所想的,其实是南方的百姓。她深知,北方的百姓生活安定,衣食无忧,自然不会轻易造反。而南方的百姓,却因为天灾人祸,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起义,是为了给这些百姓一个活命的机会,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摆脱贫困与苦难。
因此,她并没有急于北伐,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南方的治理与建设上。她深知,只有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才能真正地稳定南方,才能为将来的北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她,也并没有称王称帝,而是将权力交给了百姓,让他们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命运。
太后虽然不了解李清歌的真正想法,但她却看到了李清歌的行动与成果。她心中不禁对这位“青面女”产生了一丝敬佩与感慨。她明白,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而是那些
古往今来,朝代更替如同舞台上轮回不息的戏码,一幕幕荣耀与屈辱交织的悲喜剧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战乱频起,烽火连天,最终承受这一切苦难的,总是那些无辜的黎民百姓。他们如同风中的浮萍,随波逐流,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生。
李清歌,这位前世沉迷于书海,特别是金老爷子笔下武侠世界的女子,她的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份对英雄的敬仰。在她的心中,那位名叫萧峰的英雄形象尤为高大。想当年,慕容博以权势富贵为饵,试图拉拢这位铁血男儿,而萧峰却义正辞严,他的声音如同山岳般坚定:“我忠于大辽,乃是为了保卫这片养育我的国土,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绝非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怎能为了区区私利,便杀人夺地,以这种卑劣的方式建功立业?”这番话,如同一股清流,洗涤着李清歌的心灵,让她在乱世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这些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家破人亡的悲剧随处可见,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人们渴望和平,渴望有一个安宁的日子,能够好好地休养生息。河边那些散落的白骨,曾经也是谁家闺中的梦中人,是谁心中温柔的牵挂。李清歌虽然没有萧峰那般侠义之骨,但每当她看到百姓陷入战乱,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痛楚。
再说说南方这些省份,虽然已经归入了李清歌的麾下,但暗流涌动,心怀鬼胎之人不在少数。李清歌深知,要想对外扩张,首先必须稳固内部,否则后院起火,自己都将自顾不暇。历史上的隋炀帝,对内横征暴敛,对外频繁征战,结果顾此失彼,国力耗尽,隋朝也随之灭亡。李清歌现在的处境与之相似,内部尚不稳定,外部还有清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扑。如果急功近利,盲目出兵,那么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很可能会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