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重建中书(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终于到了正式重建中书省的时候。

朱元璋在登基称帝之后,按元朝旧制设立了中书省总领政务。

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即是左右丞相。

首任左丞相为李善长,右丞相为徐达。

另设平章政事、丞、参知政事等协助左右丞相处理政务。

后来汪广洋短暂接任右丞相,但很快去职外放,洪武十年复任右丞相直至被贬海南后赐死。

洪武六年,胡惟庸接任右丞相,当时左丞相空缺。

丞相的权力极大,凡是各地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关白中书省,就是给皇帝一份,中书省丞相一份。胡惟庸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大案,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作主,使得朱元璋深感大权旁落。

洪武十年,胡惟庸升任左丞相。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车裂。

皇帝对标董事长,左丞相对标CEO总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日常事务,只对董事长负责。而右丞相对标常务副总经理。

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在历史上是群相,自南北朝以来,丞相长期虚设。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平章政事】等名号,执行相职。

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权臣专权的局面。

朱元璋废了沿继千年的丞相,但丞相的存在自有其必要性,并不是想搞掉就能搞掉的。

朱元璋穷苦出身,什么苦什么罪都受得下,只要大权在握,就算累死也心甘。

但后世的子孙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根本干不了这种牛马活。

他们既想躲懒,又不敢担违反祖制的罪名,于是小脑袋瓜一转,搞出了内阁这种怪物——内阁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虽无相权,却有相责。

内阁首辅说起来很唬人,其实并不牛逼。

从朱元璋到朱棣,到朱高炽,到朱瞻基,到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吏部尚书才是百官之首的身份,被称作【太宰】

吏部尚书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这个职位除了能对官员进行任免之外,手中还有另一项权力——京察。

明朝的官员一旦不能通过三年一次的京察,就得处分降级,甚至卷铺盖走人,几十年寒窗苦读全打了水漂。

吏部尚书既然能给你饭碗,就必定能砸掉你的饭碗,就问你怕不怕。

内阁大学士是天子近臣,能够影响皇帝的行为和决策,但也只能是影响。

拍板的是皇帝,干活的是六部,真要给你打点折扣,内阁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了万历朝,张居正死后,朱翊钧三十八年时间之内换了十任首辅,分别是:

张四维,任期十个月。

申时行,任期八年五个月。

王家屏,任期半年。

赵志皋,第一次任期九个月,第二次任期七年四个月;

王锡爵,任期十六个月

沈一贯,任期五年。

朱赓,任期两年零四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