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自由自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离演讲结束已经七天,轧钢厂按照他的吩咐开始往全国各地派人,而在全国各地挑选的学习能力强的工人和孩童陆陆续续地进入了轧钢厂钢铁学院。

所有的人在外面忙碌,阎埠贵在魔都就像一座闪闪发光的纯金的财神爷,手一挥,向来都是先打钱,后说事。

刘海中在东北,只有一些秘密的工程没进去,其他的都向他敞开怀抱。

陈金生在中原直接就把退伍军人全部联系在一起开始指挥建厂,其他的城市也是陆陆续续进行建设,轧钢厂的账面上趴着十几亿的人民币。所以轧钢厂的分厂要地给地,要人给人,你说多少就是多少。这也造成了改开后轧钢厂的分厂土地使用权合起来都能有几个二线城市大。

所有人都在忙,而厂长张天浩却每天慢悠悠地逛着四九城。

所谓的打跤便是老北京流行的一种摔跤文化。最早起源于八旗子弟的善扑营。古时候娱乐匮乏,八旗的王宫贵胄就会让擅长摔跤的布库来家中表演摔跤来解闷。

后来清王朝倒了,铁杆的庄稼没了。那些靠着给贵人们表演摔跤手艺的摔跤手没饭辙了,他们也只能是落了地给平头百姓表演摔跤来赚口饭吃。

这一来二去的,打跤表演在北平也就兴开了。在旧社会表演打跤的摔跤手们比其他卖艺杂耍的手艺人过得日子强点。因为摔跤手他能打啊,一般的泼皮无赖不敢找他们的麻烦。不过碰到警察和军爷那该交份子钱还是要交份子钱。毕竟功夫再好也抵不过快枪啊。

不过新中国成立以后原则上是不许打人的。所以打跤这门手艺该何去何从也是个麻烦事。主管这块的文化部门也不知该不该取缔这些练打跤的。

不取缔吧,他们天天在天桥围个场子打跤摔跤给人取乐,这好像不太好,和我党方针不符。四九城的管理部门也陷入了一种深深的纠结之中。

现如今天桥最有名的一个打跤场子叫「冬青跤场」。

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个场子里的跤王是个女子。

这年头打跤可是个辛苦活,就算是表演,那也是半真半假,摔着可疼了。

北平,天桥。

天桥之所以叫天桥乃是因为封建时期天子要从这里的一条汉白玉拱桥经过才能去祭天。所以得名天桥。

天桥除了天子过桥的含义之外,同时也是北平最重要的文娱场所。

一条天桥,卖小吃的、卖水果的、卖艺耍把式的、拉洋片的、西洋景的,各色人等不下千人。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各种卖艺的,说相声,唱大鼓、唱戏、演山东二黄等等节目都能在天桥找到。

而且和后世看这些文娱节目要先买票进场才能看不同,现在的天桥可是先看,看完了观众觉得好才给钱。要是觉得演的不好看,人家扭头就走,一分钱都不给。

为什么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呢?

因为如果世上都是白嫖党,那这些靠手艺吃饭的都要饿死。

张天浩早就盯上了天桥这座宝库了。

天桥中有很多有本事的艺人,都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本事。

他们的手艺都是过硬的。

张天浩早就想把他们招到学院去,这样就能保留老技法,

改开后,弄不好比相声还好。不过因为票据时代的来临,这些真正有技术的不会不缺,反而百姓对它现在稀缺又爱又恨。

对于四九城人来说,轧钢厂的养殖基地不对外开放,食材被陈金生给一直扩张,而且养殖基地的动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饲料在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