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谁是小丑?(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转眼,便到了第二天的朝会。
各地政事上报完毕后,朱允炆当众便提出了要组建内阁一事,在详细讲完内阁的权柄以及职业后,朝中文武百官立即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
李景隆见此一幕心中微动,这像极后世读书时,老师突然宣布要推选班干部的时候,每到那个时候他都是蜷缩在角落的可怜虫,家境贫寒的他从小便胆怯自卑,班干部名额从来都与他无关。
但那都是上辈子的事了,这一世他出身显赫,自身又深得圣眷,早已是内定的“班长”人选。
站在群臣最前方的黄子澄老神在在似胜券在握一般,眯着眼睛,闭着嘴巴,压根没有与他人讨论此次内阁的人选。
自宰相制度被废除以来,翰林学士便有着“隐相”之称,一直在朝中担任着统领百官的角色。
并且黄子澄本人的话语权也极重,朱允炆多次大事都会找他“问策”,虽无相名却有相权,在他看来朱允炆此次组建内阁便是要给他更进一步的借口。
同时胜券在握的还有方孝孺,作为地位仅次于翰林学士的侍讲学士,他同样有着绝对的自信,必定阁中有名。
方孝孺是大明文坛中最闪亮的巨星,身后的跟随者不计其数,若是连他都不能进内阁,那还有谁配?
就在黄子澄二人昂首挺胸等着朱允炆点名时,不合时宜的反对声响起了…
“陛下,组建内阁一事还请从长计议,此举虽有减轻陛下理政的负担,却极有可能重蹈胡惟庸的覆辙,内阁权柄过于巨大,会严重影响到皇权的稳固,陛下请三思啊!”
开口的是御史大夫耿清,耿清这个名字后世知道的人不多,但他还有个名字却是青史有名,景清,他青史留名的事迹便是刺杀已经篡位成功的朱棣,事发后,九族与同乡皆被株连。
李景隆脑海中飞速闪过耿清的生平事迹,对其深感敬佩,其他人都选择殉国一死了之,唯有他选择忍辱负重,想关键时刻给朱棣来上一击。虽事露身死,却也不失为当世豪杰。
但敬佩归敬佩,耿清既出言反对,他就必须得站出来,谁敢阻碍大明前进,那就是他的敌人。
“耿大人,此言差矣。”
只是不等李景隆开口,方孝孺便先他一步高声回应,这让李景隆傻傻的愣在了原地思考起人生。
“依陛下所言,内阁可以参政却无决断之权,只有御前批红政事才可实施。如此一来怎会重蹈胡惟庸独揽大权之覆辙?”
耿清闻言脸上露出冷笑,“所有奏疏都会先呈交内阁,内阁审批完才会呈至御前,换句话说就是内阁没有批复的奏疏将不会呈交陛下,这是否意味着只要内阁不允,陛下便不会看到此封奏疏?”
“如此一来,内阁不是架空皇权是什么?”
方孝孺脸色难看,一时间他也不知如何从何处反驳,因为耿清说的是事实,内阁确实有将奏疏留中不发的权力,内阁成员若是误判某件奏疏事件的重要性,将其搁置,那么影响将会是巨大的,而这还只是无心之举,若是内阁有意为之呢?
黄子澄眼中闪烁冷芒厉声喝道,“耿大人,你此言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内阁中设有首辅、次辅、阁员,他们皆是大明之基石朝廷之栋梁,断不会出现欺瞒陛下之事。”
有些话黄子澄没说的太明白,不过朝中都是人精,都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几个人组建内阁不止是将权力分散,更是让几人相互之间监督,并且入阁的名额也是皇帝亲自掌握,不可能存在什么权力互换的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