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理论结合实际(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它是基准测试函数中相对不那么常见的一种,至少在这个年代还是如此,因为它作为一个单目标优化函数,含有若干个本地最小值和平面区域,其中所有的z值几乎相等,对于绝大多数算法而言都并不友好。

结果确实非常好。

“我们试了好几种办法,都跑不出他们这么高的效率,您可以再跑一下第五个测试函数,结果更夸张,所以过去一年来始终有人怀疑是这两个组在测试中做了弊,大概上个星期,主办方迫于压力,才公开了全部的相关文件。”

刚刚一直没说过话的宋庭遇用有些嘶哑的嗓音说道。

这也解释了他们为何在知道有效率更高算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选择de。

并不是因为他们是de算法的崇拜者,而是之前一直以为别人开了挂。

不过无论如何,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常浩南已经看懂了对方玩的小花招。

疑似开挂和真开挂相比,终究还是差了点意思。

“不用了,我大概明白他们是怎么搞的了。”

他说着打开了排名第二的那个文件,用比刚才更快的速度浏览了一下。

“啊?”

林芝惊讶的声音刚刚发出一半,就赶紧捂住了嘴巴。

他们本来是打算今天过来把东西交给常浩南,然后回去等几天消息的。

刚刚都已经准备把带的礼物拿出来然后走人了。

结果竟然当场就出了结果?

“只要我们换个测试方式,这两个算法就原形毕露了。”

常浩南活动了一下身体,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新的数学模型。

minf(r,n)=-n(i=1,m)r(ni)

.g1(r,n),g2(r,n),g3(r,n)

0≤ri≤1,ni∈z+,1≤i≤m……

尽管没有任何背景,只有几个宽泛的数学公式,但三人不愧是燕大选出来参加国际比赛的人,其中的菅飞昂还是很快看出了这个模型所对应的实际问题:

“这应该是一个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冗余计算?”

常浩南甚至连各个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注释都还没写,这样还能被看出来,一方面说明他脑子确实转得快,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应该没少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