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势如破竹占领东海岸(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质多王朝落幕之际,南亚大陆东海岸的其他国家或部落一样,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
强大的华朝军队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连战连捷,但临海的众多小国和部落都纳入了华朝的版图之内。
泰米尔人各部落、耽摩粟底国、潘地亚王国、阿努拉德普勒王国(今斯里兰卡岛)等等,这些国家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明,或繁荣或强盛。然而,在华军那几乎可以称为降维打击的军事力量面前,一切抵抗似乎都显得那么无力。
热武器与冷兵器之间的巨大代差,就像是现代文明与原始社会的碰撞,让华军的每一步推进都如同摧枯拉朽,无人能挡。即便是如百乘王朝这般横跨东、西海岸,人口多达上千万、国力雄厚的庞大国家,其东部沿海的繁华都市也逐一沦陷,成为了华朝的领地。
到太平廿五年(218年)的冬末,整个南亚大陆东海岸纵深两百公里的区域,已然都成为了华军的领地。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华军的旗帜如同片片红叶,在冬日的寒风中猎猎作响,而那激昂的号角声,更是穿透云霄,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天竺大地,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此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恐惧。昔日高高在上的各国国王与贵族们,如今却如坐针毡,夜不能寐,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恐惧。
华军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这个问题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为了寻求一线生机,这些国家的统治者纷纷派遣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与谦卑的姿态,试图联系华军,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谈判,至少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到一丝喘息的机会,避免彻底灭亡的命运。
然而,华朝征服天竺、一统全球的目标是皇帝张循定下的,不可能因任何人的游说而改变,这些努力显得微不足道又徒劳无功。
其实,无论谁赢谁输,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永远是老百姓,他们的命运更加无法确定。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乱,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逃亡之路。他们渴望找到一片安宁之地,一个可以让他们远离战火、重建家园的地方。
但在这个乱世之中,真正的安全之地又在哪里呢?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群,到处都是绝望与哭泣的声音。
当然,在这混乱与恐惧之中,也有一些人保持着相对的冷静与理智——那就是见多识广的商人。
他们凭借着对世界的了解和对华朝文化的认知,成为了这场风暴中的“智者”。他们知道,华朝是一个讲究礼仪与法治的国家,对于主动投降、遵纪守法、不捣乱造反的人,通常会给予宽容与保护。
于是,他们开始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传播这一信息,鼓励人们保持冷静,遵守华军制定的战时规则,就能在华军的统治中找到生存的空间。
对于华军而言,虽然他们的军事力量足以征服更远的内陆地区,但后勤补给的限制却成为了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远离海岸线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依靠海上运输的弹药和后勤物资难以及时到达。
因此,华军暂时放缓了向内陆深处的进攻步伐,转而着手稳固已占领的沿海地区,并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后勤体系。
随着天竺东海岸沿海城镇的逐一占领,华朝的商人们也紧随其后,他们带着商品和资本,乘坐着坚固的船只穿越海洋,来到了这片新的土地。
这些商人不仅带来了华朝的商品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着手帮助天竺地区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工商业系统。从修复破损的港口到重建市场,从恢复农业生产到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华朝商人的到来,为天竺地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竺地区的后勤物资供应逐渐得到了改善,华军需要长途跋涉运送的物资大幅减少,可以通过海洋贸易的商业网络获取所需。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华军的作战效率,也减轻了后勤压力,使得华军能够更加专注于军事行动本身。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在悄然改变着天竺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在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上,一个新的秩序正在慢慢形成,一个融合了华朝文明与天竺文化的新时代,正缓缓拉开序幕。
在成功稳固了南亚大陆东海岸纵深两百公里的领土后,华朝海军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绕过南亚大陆最南端,进入了浩瀚无垠的阿拉伯海。
华朝海陆联军犹如锋利的剑刃,直指阿伊王国、哲罗国、阿布罗王国以及百乘王朝的西海岸防线。同时,还要威慑帕提亚(安息)帝国、西萨特拉普王朝,以及大月氏(贵霜帝国)那些临海城市的咽喉,让这些原本蠢蠢欲动、意图支援大月氏首都巴格拉姆的势力,不得不重新掂量自己的实力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