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秋收大典(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收来临,平原的气温却没降低多少。百姓们却结着队伍,去到田里割麦子了。
这是一年最有盼头的日子,这片稻田是他们唯一的心灵寄托。妇女们戴着斗笠,整齐的排成一队。从上往下收割着麦子。
她们一边割麦,一边唱歌。悠扬的山歌穿过了田野。穿过了小溪。寄托着她们的希望。寄托着她们的憧憬飘向了远方。
另一旁的男人会把麦子捆住。随着歌声一起有节奏的拍打着地面。好让麦穗脱离稻草。分两边放开。
麦穗还要再加工让米粒分开。麦秆则是囤积了起来以后可以当成柴火。男女搭配。这田中的稻子。数十日时光便被收割干净了。
收割完毕。便来到了这一年尾声中最重要的祭典。江明轩总揽此事。现在他正在平原城最宽阔的空地上摆上桌子。数百张的桌子拼凑起来。上面放满了贡品。平原百姓聚集在此处。
不一会儿刘备出现。亲自主持大典。身边有一位身穿道袍的人,是这场祭祀的师头。道教由张道陵于巴蜀一带创立,取代了巴蜀原先淫祀而害民的巫教。此时佛教虽然已经传入中国,但还没成型。
祭典一事。分为俩种。一种是由国家主持。皇帝亲祭。汉武帝时期祭拜的是“太一神”而东汉则是祭拜“昊天上帝”。另一种是由民间组织的祭拜。以村落或县城为单位。祭典的也不是神灵。而是先祖。
祭典先祖早已有之,孔子就曾经曰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时要恭恭敬敬。不敢稍有怠慢,就像是先人还活着的时候那般对待)而民间的祭典流传至今。现在许多农村还保留着迎接祖师爷的习俗。
刘备磕头跪拜,打开了尘封的盒子,取出平原一地历代先祖的灵牌。亲手捧起,然后摆放一排,那师头站在祭典正中手拿三清铃,轻轻摇动。正在咏颂经文,随后拿出祭文念了一遍,把纸折好。用镇坛木压住。
刘备。关羽。张飞。简雍。江遥五人为第一批。接过香火。跪拜英灵。
江遥瞥见身旁关羽也和众人一样,手持香火,诚心敬拜。越看越觉得有违和感,现在的他估计怎么也想不到百年之后,这群人再行大典供奉的却是他自己了。
也绝不会想到后世对他的尊奉已到达顶峰。他官爵也加封到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由王转圣。而自己接管的业务也从门神,到财神,到结拜,到管理黑社会。最后还有人觉得他可以当爱神。供奉在婚姻介绍所。
之后分批由各士族,豪绅,再到百姓分批跪拜,其中以百姓跪拜最为诚心。即便家徒四壁,也要寻得俩根野菜祭奠。越是战乱,百姓的虔诚就越重。因为早已不对人抱有希望,就只能救命于神。
他们会把自己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好处都当场是神的赐予。也许这不过是自我麻痹。用来支撑自己活到下一天。秋收之时,也一定要举办盛典感恩神明。祈祷来年丰收。
秋收之后,便再无事做,转眼隆冬已至。天空下起茫茫大雪,江明轩便令人在农田挖井填雪。待春来雪化。便可免的百姓挑着扁担,提着水桶去远处提水浇灌。
新春转眼也已到来。刘备众人一分为三,江遥负责新春耕种事宜。刘关张三人负责招募新兵。购置武器。简雍负责招募流民增加人丁。江遥立刻着手种子把关,忙着进行晒种、选种工作。好进一步提升产量。
然后组织人员开耕试犁。清除杂草。接着亲自外出去购买幼苗。最后计算距离。组织农妇插秧。无论巨细,江遥都亲力亲为。把数千年后这群探路人积累的经验又有幸的回馈了他们。只要不出什么天灾。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比去年翻倍增加。
刘备那边招募也十分顺利,刘备在平原城的名声本就极好。加上去年土地收成还算不错,周边的流民有意识的往这边靠拢。部队也从原本的一千步兵,五百骑兵,共计一千五百人一跃增加到四千之多。
虽然人口络绎不绝,但如若再招募,怕是连武器都发不起了。所以还是决定接着走精兵路线。分开管理,由张飞来训练老兵,由关羽训练新兵,刘备则是教他们演变战法。
江遥抽空还特地警告刘备那个张飞有殴打士兵的习惯,趁着现在还没大事,赶紧让他把这臭毛病改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听了进去,特地在军营里开设了司法处。军中士兵如果犯错则一律教由司法处责罚。其他将领可进行监督。但不得私下惩罚士兵。
刘备也知道一个命令张飞不可能改的这个臭毛病的。只要怒气上来什么都不顾提拳便要欧人。刘备每次去专门派人盯着张飞,只要他一鞭打士卒立刻赶到,严肃责骂,绝不留情。
而张飞这个大老粗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只有刘备诸葛亮这俩个克星。现在诸葛亮还未成年。管教重任自然落在刘备身上。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用另一种好习惯去取代原先的坏习惯。现在不去管,以后更没空管。张飞的宿命,就会回到这近乎玩笑的结局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