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挺进宋国(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换作是晋国出兵二十万又一战折损十万兵力,恐怕无法在隔年继续拉出二十万兵力了。

晋国都做不到,中原其余国家也别想做到。

损失那么大的楚国,时隔一年不到又拉出接近二十万大军,难道不足以证明底蕴之深厚吗?

“一次次跌倒,很快又重新站起来,不愧是楚国啊!”楼令可是知道楚国是秦国一统之战最大的拦路虎。

楼令有那样的认知是记得韩、魏、赵、燕、楚、齐、秦竞争,秦国在如日中天的阶段,秦军最后一场大败仗就是输给了楚国。

春秋时期的楚国并非总是输,楚国与晋国打大型战役,十次起码能赢三次。

战国时代的楚国出战败率比在春秋时代还严重,搞得成了战国时期最大的冤大头。

因为有“剧透”的关系,要说现如今晋国一众大臣谁最为重视楚国,想来没有人比楼令更重视了?

楼令从华元这里得知七万楚军中没有蛮人,料想楚国在历经“赭丘之战”后会拿出一些真本事,怎么敢不谨慎对待接下来的交战。

他们从“新郑”开拔离开,一路向东路过郑国的“制田”、“斗城”、“牛首”,进入宋国势力范围则是沿着逢泽这一条水系行军。

尽管楼令已经不是第一次南下,再一次从郑国穿过,仍然感慨郑人真是顽强。

楼令的那个感慨不是其它什么原因,一路走过看到的都是平原,郑人开垦耕地相当卖力,随处可见春播之后的一片青葱。

讲事实就是,郑国还真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农业大国,无怪乎他们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稳定,能够在晋国和楚国的包夹消耗下,有余力一再入侵宋国和招惹卫国。

在讲交战规则的春秋时代,势力范围无险可守并不显得致命,一切只因为入侵的一方不会烧杀抢掠,甚至不会破坏生产设施。

要是等到交战规则被抛弃,一片平坦之下的无险可守,郑国可没有那个财力将每一座城池的城墙筑得又高又厚,遭遇强国的强势入侵,恐怕是撑不了太久就要剩下“新郑”一座孤城了。

“我记得韩氏是耍手段才灭了郑国,立了韩国因为无险可守被秦国一再蚕食,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亡了国祚的国家。”楼令当然有这个认知。

楼氏灭掉了韩氏。

楼令一点都不想走韩氏的老路,努力之下又费劲千辛万苦吞并郑国,占了个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再被围殴到亡国。

是的,无论郑国还是韩国,他们都是在被围殴的状态下亡国,可不是被一个国家从开始针对到结束。

“我为什么要北拓?为的就是占了边角,某天子孙后代立国,起码能够避免被夹在中间群殴。”楼令琢磨着,自己这一代恐怕没有立国的机会,只能给子孙后代夯实基础。

别以为楼令没有骨气。

从春秋到步入战国,不是实力强大到能够以一国之力横扫天下,处在四战之地绝对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