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谢朓(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家族背景与早年入仕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家族世代高门甲族。其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这样的家族背景为谢朓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岁时,谢朓 “解褐入仕”,凭借家族的声望和自身的才华,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在这个阶段,他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早期仕途较为顺遂,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

然而,宋、齐之世的政坛极其黑暗。早在刘宋之世,谢朓的伯父谢综、谢约就因卷进政治案件,与舅公范晔一起被处死,谢朓父母也因此一度被迫迁离京邑。这些事件给聪颖的谢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对官场的险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此时的他,依然沉浸在贵族生活的安逸与诗友聚会的欢乐之中,尚未完全意识到未来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坎坷命运。

二、文学成就斐然

(一)诗歌创作的高峰

谢朓的诗风以清新、清丽、清俊见称,用字细腻而妍丽工巧。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如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等名句,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其诗善于发端,时有佳句,且平仄协调,对偶工整。他的诗歌创作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记载,唐朝诗人李白对谢朓极为推崇,在诗中经常提及谢朓,如 “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见谢朓诗歌在唐代的影响力之大。谢朓的山水诗将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如《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既描绘了天边疏淡的归帆远树,又表现了诗人平静和谐的心境。他的诗歌还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的景物笼罩着凄凉的气氛。

(二)永明体的代表

谢朓与沈约、王融等共创 “永明体”。他们根据汉语的四声研究诗歌中的声、韵、调配合问题,提出了 “八病” 之说。谢朓的诗歌创作贯彻了 “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的审美观点,他把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使他的诗音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如《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体现了音调和谐的特点。谢朓的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 沈约也盛赞道:“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三)辞赋散文的特色

谢朓的辞赋和散文成就虽不如诗,但也有其独特之处。他的抒情小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赋体自魏晋以后,逐渐向骈赋过渡,谢朓写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小赋正体现了这一特点。他的散文如《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情见乎辞,文情并茂;《齐海陵王墓志铭》也很富于诗情画意。谢朓的短诗也很出色,耐人咀嚼,富于民歌风味,对后来的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三、复杂的人生历程

(一)仕途起伏

谢朓在仕途上可谓历经波折。他早期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贵族生活,后成为 “竟陵八友” 之一,其才华逐渐被众人认可。然而,在随王萧子隆处任职时,因才华出众遭到长史王秀之的忌恨,时常被罗织罪名加害。493 年秋,谢朓因谗言被召回京都,此时的他对前途充满担忧。此后,他又在不同职位间辗转,官职不断升迁,权力越来越大,但也深陷官场政治斗争之中,胆战心惊又不能自拔。

(二)两次告发他人

谢朓为求升官,两次告发他人,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第一次,他的岳父王敬则作为南齐开国功臣,在被齐王鸾猜疑后渐蓄异志,派使者联络谢朓准备造反。谢朓竟捉住来使徐岳,奏报朝廷,告发岳父。王敬则兵败被杀,谢朓因此连升三级。但他的妻子王氏,常常怀揣尖刀,想刺杀谢朓,以报杀父之仇。谢朓终日躲避,不敢回家。第二次,东昏侯萧宝卷在位时期荒淫无道,朝中大臣萧遥光意图谋反,想拉谢朓一同下水。谢朓怕受牵连,又觉得深受萧鸾恩遇,不忍背叛其子,于是将此事告诉左兴盛,希望借左兴盛之口给萧宝卷提个醒。但左兴盛不敢举发,此事被萧遥光得知后,萧遥光捏造罪名,将谢朓打入狱中。

(三)悲惨结局

谢朓最终被诬下狱,年仅三十六岁惨死。入狱后,谢朓还想告讦遥光等人阴谋,偏偏狱吏不给传达,且宝卷每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萧遥光等人审明定案,当即论死,勒令狱中自尽。谢朓流涕叹息道:“我虽不杀王公(指王敬则),王公由我而死!今日罹祸,不足为冤,我死罢了!” 于是解带自尽。谢朓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他虽有才华,却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无法自拔,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