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四川方言里遗存的古汉语:涹(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方言就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一些古汉语字词,普通话里已经几乎不用了, 但是在不少方言里,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今天来说说“涹”字,普通话口语几乎不用了,四川话还经常在用,只是不少人会说不会写。
本文的“涹”,在四川方言中主要有两个意思。
①人们有意识的长时间浸泡或堆积,达到发酵的目的。
②因懒惰、疏忽、遗忘等,导致长时间浸泡或堆积后发生朽坏。
表达上述词义的“涹”,普通话音wō,四川方言音ngó,同川话“鹅”音。
“涹”本义:沤、浸渍。“沤”:又或作渥。《周礼·冬官考工记》渥淳其帛。《注》渥与沤同。
故在四川方言中,表达上述词义的“涹”,也作“沤”字,也作“渥”字。上述三字都有相同的意思。
沤,普通话音ōu;òu。四川方言音:ngòu(用作沤气),ngó(用作本文词义)。
渥,普通话音wò,四川方言音ngó。
上述三字,单纯从语音演变角度考虑,渥字更符合ngó音的发音演变,因为只有“渥”是个古汉语入声字,故在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阳平音。“涹”和“沤”字,语流音变似乎也能转为ngo音,但声调能否转阳平音,由于笔者非专业出生,不敢妄断。
从实际使用地区看,同样属于西南官话区的云南方言使用“渥”字更多,例如着名的普洱茶发酵工艺,就叫“渥堆”。有兴趣了解的,可以查看百度百科词条“渥堆”,了解普洱茶的制作。
四川方言主要使用的是“涹”或“沤”。
有意识的长时间浸泡/堆积使东西发酵,或无意识的长时间浸泡/堆积使东西朽坏,四川人谓“涹”或“沤”,动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