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复仇鸳鸯楼:武松在飞云浦得知是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陷害自己,心中愤恨不已。他返回孟州城时已是黄昏,潜入张都监的府中。先在马院杀了养马的马夫,接着进入侧房杀了两个丫环,随后摸上鸳鸯楼。此时,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正在楼上喝酒,蒋门神还在称赞张都监为他报了仇。武松听后怒火中烧,冲入楼中,手起刀落,先将蒋门神劈脸剁翻,接着砍杀了张都监和张团练。他又杀了两个亲随,还在白粉壁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之后下楼杀了张都监的老婆、女儿、养娘等,前前后后共杀死了十五人。
夜走蜈蚣岭:武松杀完人后离开孟州城,路过一座小古庙时身体困倦,便打盹休息。结果被开黑店的小喽啰当成了肥羊绑了起来,幸亏得到黑店头目张青和孙二娘的辨识,化险为夷。在张青和孙二娘的帮助下,武松化妆成行者。之后经过蜈蚣岭,遇到一个假扮出家与女人调笑的道人(飞天蜈蚣王道人),武松认为他是奸恶之人,便与他打斗起来并将其消灭。
2. 主要人物:
武松:本回的核心人物,他性格刚烈、恩怨分明、武艺高强。在得知自己被陷害后,毫不犹豫地返回孟州城报仇,展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勇猛。同时,他对恶势力绝不姑息,无论是蒋门神、张都监这些恶霸官员,还是飞天蜈蚣王道人这样的恶道,他都坚决予以铲除。
3. 经典诗句:
“神明照察,难除奸狡之心。国法昭彰,莫绝凶顽之辈。损人益己,终非悠远之图;害众成家,岂是久长之计。福缘善庆,皆因德行而生;祸起伤财,盖为不仁而至。知廉识耻,不遭罗网之灾;举善荐贤,必有荣华之地。行慈行孝,乃后代之昌荣;怀妒怀奸,是终身之祸患。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逢狭处难回避。”这一段诗句在本回开头,劝人行善逢善,行恶逢恶,也为后文武松的复仇以及对恶人的惩处做了铺垫,暗示了恶人的结局。
“都监贪婪甚可羞,谩施奸计结深仇。岂知天道能昭鉴,渍血横尸满画楼。”这是在武松血溅鸳鸯楼后出现的诗句,对张都监的贪婪和奸诈进行了批判,同时也表明了天道昭彰,恶人的奸计终会被识破,落得悲惨的下场。
4. 典故:本回中没有特别典型的独立于故事之外的典故,但武松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的情节成为了《水浒传》中的经典桥段,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演绎,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反抗恶势力、快意恩仇的代表性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文学典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血恨与逃亡——解析〈水浒传〉张都监血溅鸳鸯楼与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水浒传》中“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这一情节,充满了复仇的血腥与逃亡的悲壮。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深度解析这一情节,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变化、因果报应和命运无常的哲理。
武松,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在遭受张都监等人的陷害后,心中的怒火被点燃,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在周易哲学中,火代表着热情、力量和毁灭。武松的复仇,正是这股烈火的爆发,他以决然的姿态,将张都监等人一一斩杀,展现了火的力量和毁灭的一面。
然而,武松的复仇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被压抑的情感的释放。张都监等人的陷害,如同黑暗的阴云笼罩在武松的心头,让他感到无比的憋屈和愤怒。在周易哲学中,阴代表着黑暗、压抑和束缚。武松在这种黑暗的阴云下,不得不奋起反抗,以阳刚之力冲破黑暗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