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奸臣的阴谋之明末“三饷”(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左良玉却不以为然,今天他像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继续狡辩道:“陛下,臣忠心耿耿啊!今时不同往日啦!现在的农民可比从前富裕多了呀。”

“陛下,可以征收辽饷、练饷、剿饷,给这些名字取出更美妙的名字,让农民乖乖交钱,让朝廷富甲天下!”

天启帝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地盯着左良玉,心想:“他那个老逼登,像是毫无爱民之心!今天莫非喝醉了酒,抓着这三饷提议不放!这三饷可是祸患无穷啊!”

天启帝大脑快速的思索,打开了明末历史上“三饷”惊心动魄的画卷:

崇祯十五年,京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

秋日的阳光显得苍白无力,无法驱散笼罩在城头的愁云。

百姓们怨声载道,税吏们则如狼似虎,四处搜刮。

杨鹤,这位刚被任命为西北招安使的大臣,急匆匆地穿过紫禁城的重重宫门,脚步沉重。他知道,这次的任务异常艰巨,而朝廷的局势更是错综复杂。

“辽饷”自万历年间起,已经成了百姓们沉重的负担。

辽饷是每亩地向农民新增税收九厘银,看似不多,但累积起来却是天文数字。一年五百余万两的税银,让原本就贫瘠和饱受天灾的土地更加不堪重负。

在关宁防线,辽东的士兵们手握兵器,眼神中却难掩疲惫。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力气和鲜血,都是这沉重的税赋换来的。而远在京城的大臣们,却似乎对这一切视而不见。

不久之后,崇祯帝朱由检下旨向农民增收“练饷”,一年七百万两白银。这笔钱要用来练兵、发展武备,以防不测。

然而,这笔钱对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的田地被剥夺得几乎无法养活家人,又怎可能再承担如此重负?

西北的百姓首先爆发了。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军领袖揭竿而起,他们的口号响彻山谷:“均田免赋、不纳粮!”成千上万的百姓纷纷响应,他们拿起锄头、镰刀,与官兵们展开了殊死搏斗。

杨鹤深知形势严峻,他带着朝廷的招安令和诚意来到西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