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骑驴找马,才是正道(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
其实不管是集体经济,还是搞承包责任制,这两套办法在东桥村都是能行得通的,因为大家都拿到了真金白银了,在村委会的主导下,老百姓们过的要比以前好得多。
所以在具体的模式安排这一块,大家没有,也不会有什么其他地方意见。
但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以东桥村的模式原封不动的搬到其他村里,可能就行不通了。
因为大家只看到了东桥村的成功,没有想过之前东桥村穷的连庙会和集市都没有,忘记了村里破烂不堪,一到下雨下雪就泥泞不堪的水泥路。
忘记了当时村里人员流动问题有多大,想的都是家家户户盖房子,买小汽车什么的。
所以哪怕是现有的模式搬过去,东桥村提供技术支持,县委县政府或者乡镇解决资金问题,那有可能还是发展不起来,因为心不齐,大家都想要更好的,都想干更轻松的活,就像是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样。
这样只会让本就贫困的村庄变得更加贫困,让本就贫穷的老百姓变得更加贫穷。
所以以东桥村的现有模式来讲,他虽然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事实,但是也要有选择性的去实践,毕竟实践才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嘛。
就像是从最开始,村里确定股份分钱的时候一样,当时满打满算一个人分的最多的,不过也就是千儿八百的,当时谁多个百分之零点几的股份完全不在意,因为最多差出来块儿八毛的,也就是买几块糖的事,大家也都不会去斤斤计较,把乡里乡亲之间的关系变得不融洽。
但是现在呢,这样的画面在东桥村压根就不可能看到,差那百分之零点几能差出来上百块,而且还在慢慢的往上涨,这才短短的两年,要是十年二十年呢,说不定这百分之零点几每个月能差出来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所以村里虽然有钱了,老百姓们手头也宽裕了不少,但是人心却散了,大家都在互相攀比着生活水平,都在想着办法往自己家里人搂钱,以前那种质朴在东桥村几乎已经消失不见了。
对于这一点,刘少光也理解,也不理解,他知道的是,人心是会变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这个过程,经历了从一贫如洗,到现在衣食富足,这当中的心路历程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这一点上,刘少光不好说什么,他觉得自己也说不出来什么。
所以对于这些来学习东桥村经验的村镇干部们,有很多话,刘少光是开不了口,或者说是不知道怎么来讲,他总不能说,对,没错,村里的经济搞上去了,但是乡亲们之间却产生了间隙,这样的话,他自己可以想想,但是绝对不能说出口,哪怕这是事情。
“其实对于集体经济和承包责任制,这两点在绝大多数村镇都适用,两者之间的区别也不大,第一个就是由全体村民和村委会集体持股,村委会占大头股份,最好是控股,分给村委会的分红主要用作于村里的一些基础建设,或者是老人小孩的养老教育,再或者是企业后续发展资金投入等等一系列情况。
而责任制呢,就要更简单,更通俗易懂一些了,就是企业被个人承包,按照月,季度,或者年,这三个时间单位向村委会和全体村民发放福利,包括内容去前者差不多,当时关于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具体的财政情况,是没办法去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的,也就是属于个人了。”
在场几十位村镇干部,能弄明白这两者之间关联和具体内容的,也只有寥寥几人,所以刘少光又详细的对这两者之间的具体情况做了一个大概的描述,也算是让他们有一个区分的概念。
在话说完后,几个离着刘少光比较近的村干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其实我将的这两点,以当前东桥村的具体情况来说,属于是把这两种揉到了一起,因为前期村里要跟省中医院做一个深度合作,那必须要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这样才能更具有合法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东桥村的控股股份一直在个人的名下。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需要深究太多,也不能骑驴找马,要有一个大概的思考方向,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许多。”
当时成立有限公司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在办理执照登记注册的时候,法人代表和控股股东都是刘少光,其次才是村委会和一众村民。
在企业没发展起来的时候,刘少光没办法,因为当时时任省中医院副院长的杨秋月认的是他,所以这件事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但是到后来,企业转型成功,有省中医院的背书,保健产品和保健饮品迅速的打开市场,让东桥村的医药公司的纯利润翻了好几倍,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刘少光作为公职人员,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副主任,东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自然是不能再继续持有这些股份了,于是便打算转给村委会,由村主任和村支书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