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密州企改(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楚孝文回到家里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已经写完了作业,准备开饭了!孝文进门就给母亲打了一个招呼,就去了洗手间洗手准备吃饭了!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孝文按时下班回家吃饭的时间很少,也难得陪着家人一起吃饭。看着爸爸回家吃饭,女儿姝羽就围着爸爸身前问这问那,耽误了自己吃饭,也影响了孝文的吃饭,但又不忍心朝女儿发火,就耐心回答;秀楠在大爷(伯父)面前显得有些腼腆,话很少,只是低头吃饭。
就在楚孝文在洪州市筹备洪州大学,为洪州市的发展储备人才的时候,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鸢城市,团市委书记秦光被鸢城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调到了密州担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县级市)。
密州,又称龙城。齐鲁省的一个县级市,由鸢城市代管。传说舜帝出生于此,位于半岛东南、鸢城市南部,总面积2182.7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
作为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密州出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密州市有案可稽的文明史可上溯至7000年以前,被学术界公认为古代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发祥地。先秦两汉时期,一度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心。密州市自古尚学崇礼,人文渊薮,苏轼在此创作了密州四曲、密州七记,修葺了超然台,素有“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美誉,又有苏轼笔下“卢山五咏”山水,被苏轼赞曰“漫说齐鲁第二州”。密州是百强县,为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密州市博物馆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密州烧烤源远流长,孙琮墓汉画像石庖厨图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烤肉串全过程的史料记载。
1991年,被鸢城市委组织部从鸢城团市委书记调到密州市长时,秦光还不满35岁。这位的年轻市长面对全市150家国企中有103家亏损、负债率接近90%的窘境,他沉默了!
这位后来被称为"秦卖光"的改革先锋秦光,在争议和质疑声中,带领密州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的企业改革之路。
九十年代初,齐鲁省鸢城市的密州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作为一个县级工业城市,密州的国有企业,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这一年,年仅36岁的陈光刚刚就任密州市市长一职不到一年。在他的案头,摆放着一份触目惊心的财政报告:全市150家国有企业中,竟有103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高达68.7%,亏损额更是达到了1.47亿元之巨,而这些企业的负债率,也已接近90%。
除了亏损和负债,密州的国企还面临着种种困境: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收入微薄,生活难以为继;企业纳税额骤减,市政府的财政收支也因此捉襟见肘。
1991年,密州全市预算内财政收入仅有7000万元,连干部教师的工资都难以按时足额发放。
面对如此窘迫的现状,密州也并非毫无作为,而是做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市政府曾进行过各种改革措施,如简政放权、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但收效甚微,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本。国企的泥潭,似乎越陷越深。
秦光深知,国企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密州改革的掌舵人,他必须找到一条突破困局的出路。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和根深蒂固的观念障碍,改革之路注定荆棘遍布。
在详细分析了密州国企的现状后,秦光敏锐地意识到,国企的产权问题是制约改革的关键所在。国企虽为"国有",但产权的归属模糊不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员工积极性不高。要让国企焕发生机,必须从产权入手,打破僵化的体制机制。
经过深思熟虑,秦光终于下定决心:为了密州的发展和未来,为了全密州国企的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放手一搏。
就这样,以"卖国企"为标志的密州国企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在秦光的带领下,密州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权革命,国企重组、兼并、破产等一系列措施,锐不可当地推进着。一个全新的密州,正在改革的洪流中蓬勃而生。
秦光的"卖国企"举措,很快就在各方引发了激烈的争议。"秦卖光"的外号不胫而走,质疑和反对之声四起。面对重重阻力,秦光却始终坚定信念,带领密州走出一条独特的国企改革改革之路。
从1992年开始,秦光就开始了国企改革的试点工作。起初,他将一些试点企业"出租"给集体或个人经营,但很快便发现,单纯的"出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的困境。于是,他决定更进一步,将"出租"改为"出售"。
秦光为试点企业的员工提供了两种选择:要么将国企20%的产权出售给员工,要么将全部资产悉数卖给员工。不过,无论选择哪种方案,国家都会以一定形式保留控股权或参股权。但是这些方案并未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