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计划(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要收拾的,就是倭寇。

朱翊钧派出的这三位指挥官,梁梦龙,嘉靖六年的生人;李成梁,嘉靖五年的生人;戚继光,嘉靖七年的生人。

这三位,年纪皆是六十开外,花甲之年。

六十多岁,正是闯的年纪嘛。

朱翊钧的用意是,用这三位老将把舵,具体的战斗让年轻的将领去打。

反正明军的综合实力碾压倭寇,如此一来,既可以达到战略目的,又可以锻炼将领,同时还能练兵。

万历朝,名将辈出,朱翊钧完全不用担心将领青黄不接的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将领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军大帐中,能在这里参加议事的,都是大明军中的佼佼者。

前线指挥官呢,有两位,宁远伯李成梁,腾冲伯戚继光。

李成梁的情商,很高。

戚继光的情商,也很高。

两位情商高的人在一块,相处的必然会很融洽。就算是不融洽,装,也能装得出来融洽的样子。

而且,李成梁与戚继光两人,是老相识,当初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两个人的防区挨着,时常配合作战,交情还不错。

徐渭,还是戚继光推荐到辽东去的,而后徐文长才教授的李如松。

李成梁与戚继光,都是提督军务,职位相同,但这二位下的作战命令,不会有任何的冲突,因为朱翊钧早就给他们二位分配好了。

在朝鲜的作战,由李成梁指挥,戚继光辅助。

在日本的作战,由戚继光指挥,李成梁辅助。

不偏不倚,一人负责一摊。

出兵朝鲜,辽东镇兵马是主力,由李成梁指挥更为合适。

出兵日本,放眼天下,谁还能比戚继光更合适?

大帐中,李成梁、戚继光一左一右看着一众将领。

副总兵杨元先行起身,“宁远伯,腾冲伯。”

见礼之后,开始介绍情况。

“根据沈惟敬沈游击带回的倭寇盔甲、长刀以及火铳,末将带人试验并比对我军所用之军械,发现倭寇的步兵用刀,要长于我军的骑兵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