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新酒楼(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璃找到了二丫的二叔陈二,让他代为洽谈,因为陈二之前自己做小生意,很有经商头脑,陈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协议,成功买下了那片空地。接下来,就是设计酒楼的建筑图纸了。

赵璃凭借着自己对酒楼经营的了解以及对建筑的热爱,精心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酒楼设计图。这份设计图充分考虑了酒楼的布局、空间利用以及环境氛围等因素,力求打造一个舒适宜人且独具特色的就餐环境。

在设计图纸完成后,赵璃便开始着手准备建筑材料。由于家中有砖窑厂,所以砖瓦的供应不成问题。此外,她还积极寻找其他优质的建筑材料,确保新酒楼的质量和美观度。

一切准备就绪后,赵璃开始组织施工队伍,正式启动了新酒楼的建设工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赵璃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她也不断与施工人员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新酒楼终于顺利竣工。这座崭新的酒楼不仅外观气派,内部装修更是精美华丽,让人眼前一亮。新酒楼的落成,标志着赵璃家的酒楼规模得到了显着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们的需求。

新酒楼终于在年前建成了,赵璃又想到了新的特色,现在自家的温室已经种出了各种蔬菜,这些蔬菜除了自家酒楼食用以外还供应给丰县的望月楼。

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能够品尝到绿油油的青菜,实在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前世的她,每到冬季都会与家人一起围坐在餐桌前,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火锅。那时,赵璃心中便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在前世能够享受到如此美味的火锅,那么在这个古代世界又何尝不可呢?毕竟,现在的她已经拥有了一座崭新的酒楼,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厨艺和创意。想到这里,赵璃不禁露出了笑容。

随着新酒楼的盛大开业,赵璃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她每天都要亲自下厨,精心烹饪各种美食,以满足顾客们的需求。同时,她也教会了母亲这些菜肴的做法。赵璃在教母亲做菜的时候也没有背着赵芬,所以赵芬在旁也学到了很多,酒楼里忙的时候赵芬也会帮着做一些菜肴。

另外,赵璃还是请了一个厨师,因为除了吃特色菜的人还有人会点一些寻常的菜肴。

赵璃还要管理酒楼的运营,确保一切都井井有条。虽然每日忙忙碌碌,但赵璃却乐在其中。“花好月圆”四个丫头中的悦悦会算账,赵璃将她安排在酒楼管理账目。

赵璃家的生意愈发红火,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人闻名而至,纷至沓来,只为一尝这里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在这寒冷刺骨的冬日里,火锅的推出更是让酒楼的生意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短短数月之间,赵璃的酒楼便声名远扬,在整个丰县都名列前茅,足以与望月楼相媲美、平分秋色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赵芬的工钱也发了几次,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高,这让她干劲十足。发了工钱她也给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还给娘亲李桂花买了补品,毕竟是亲娘俩,吵得再凶也不会因此心生怨恨。

看到赵芬给家里又买这又买那的,看来是挣钱了,再加上丈夫赵武的劝说,李桂花也就不再阻止女儿出去做工了。

这几个月李桂花的肚子也大了起来,到了开春就该到月份了。起初的孕吐和不适已经消失了,她人也胖了一大圈,赵武每天像伺候老祖宗一样照顾她,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赵武之所以那么尽心的照顾李桂花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媳妇也不容易,毕竟怀的是他的孩子。这个岁数了万一有个闪失就会一尸两命,他可不想这个岁数了再当鳏夫。

自从怀孕后,李桂花的脾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温和了许多。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势和固执,对待赵武也多了几分柔情蜜意。这让赵武感到十分惊喜,他开始享受起这种久违的温柔。有时候,赵武甚至希望李桂花能够一直保持着怀孕的状态,这样他就能一直享受到这份温柔与宁静。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他们的未来究竟会如何呢?谁也不知道。

老赵头现在是最得意的,他家老大一家现在算是安稳了,不再整天鸡飞狗跳的。老二一家现在是全村首富,老二去了丰县书院读书,重拾书本让老赵头也脸上有光,老二家的大闺女更是了不得,带领着全村人都富了起来。

老赵头如今每天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心情格外舒畅。吃饱饭后,他就会悠闲地在村里溜达一圈。每一个遇到他的人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仿佛他就是这个村子里最受欢迎的人物。现在,在村里的老人们中间,他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无人能及。不仅不愁吃穿,而且子女们也非常孝顺。回想过去,谁又能预料到这个曾经毫不起眼的老赵头竟然如此有福呢?命运的转折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此时的老赵头正走在去老二家的路上,最近几个月二儿子家又新开了酒楼,家里忙的不可开交,他每天都要去看看他的小孙子,现在家里又来了一个瑞儿,每天和他的小孙子一块玩,这瑞儿也甚是嘴甜,一口一个爷爷叫着,真是惹人怜爱!又听说了瑞儿可怜的身世,老赵头更是心疼,他把瑞儿也当成了自己的孙子。有这两个小子陪着,老赵头整天笑得合不拢嘴。

赵颖近日也去了学堂里读书,大姐赵璃为他们请了女夫子,村里很多女孩子都去了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