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量子纠缠?量子遗传?不,是量子克隆(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龙跟祝晓月刚站起,隔壁的办公室里就跑过来另几名研究员。
“主任,有啥发现?”
“量子理论,微波论结合量子论,简单说就是通过远距离微波对各不相干的量子进行克隆,然后让超远距离的量子产生纠缠。而发射端的量子纠缠能量也同样存在于另外一端。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量子纠缠不仅仅应用于通讯、密码分发等方面,他可以被超级放大,超级放大后的作用与反作用结果就是发射端的功率到接收端的功率几乎无损耗的转换,且没有微波及射线对各种人物的损伤。”
“不是量子遗传理论么?”一个研究员提出了疑问
“不是量子遗传,量子遗传是需要两个本来就互相干扰纠缠的两个量子产生的纠缠现象,那样还需要将这两组量子运送的需要进行对话的地方。
但量子克隆就不需要,只需要先建立通话,然后不管多远,克隆出来的量子就能产生和遗传效果相同的纠缠效果。”
“对呀,道理上讲得通,若是真的能将这个理论予以证实,那将会是一个超级前沿先进的伟大科技理论,对全世界甚至全宇宙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理论的贡献甚至可以比肩爱因斯坦了,主任,你这华人爱因斯坦的名号可以不要了,刘博的名字本身就是个伟大名字,哈哈!”
刘博的话很简单,但却涉及到了当前世界的几项最尖端研究理论。
首先就是量子与量子力学概念:
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
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它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
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
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
这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
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
自从普朗克提出量子这一概念以来,经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等人的完善,在20世纪的前半期,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
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
然后就是量子纠缠、量子遗传理论:
量子纠缠的研究始于1935年5月,由爱因斯坦以及两位年轻同事波多尔斯基和罗森进行的讨论 。
他们当时并没有使用“量子纠缠”这个名词,但是发现量子纠缠是一个有特别涵义的性质。
事实上,量子纠缠也被称为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EPR)关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