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朝廷、刘卓的应对(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杨鹤传》载:图治之要,在培元气。自大兵大役,加派频仍,公私交罄,小民之元气伤;自辽左、黔、蜀丧师失律,暴骨成丘,封疆之元气伤;自搢绅构党,彼此相倾,逆奄乘之,诛锄善类,士大夫之元气伤。譬如重病初起,百脉未调,风邪易入,道在培养。

大致意思就是,天下大治的要领在于养元气。大规模的征伐、战争,不断的加派,会使得朝廷的财政紧张,百姓也会受到损伤。辽左、川贵兵败,使得朝廷的元气受到了损害。

朝廷内官员结党,相互倾轧,阉党也谋害好官,士人的元气受到了损害。如今,国家大病初愈,还没有调理好,应培植元气。

当时,许多人把杨鹤的这些话当成了名言。

弘治年间,为了应付蒙古右翼满官嗔部领主火筛的进攻,朝廷遣重臣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但此后多次废除。直到嘉靖朝时期,三边总督才成为定制,开府固原,秋防移驻花马池。

如今,担任三边总督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武之望。但,武之望在崇祯二年三月因国事忧郁成疾,自杀身亡。

接任武之望的便是那位提出“培植元气”的杨鹤。

身为朝廷的靖辽侯,刘卓对于朝中的一些事情自是能够通过朝廷的邸报得知。

崇祯元年的五六月份,当在邸报上看到陕西的旱灾与匪患,刘卓立马就想到了西安府的高胡二人。刘卓随即就给二人去了一封信,嘱咐二人没有自己的命令,切勿轻举妄动。

尽管刘卓的所为影响了历史走向,但是陕西境内的农民的旱灾、农民起义则是依旧在原有的轨道上发展。

没有了辽东建虏的祸乱,朝廷必然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陕西的乱局上来,如此便会对现今的辽东、山东少了些关注,这才是刘卓所希望的。

陕西境内的第一波农民起义,如王二、王嘉胤、王大梁、王左桂、神一魁等农民起义首领,很快就被官军所杀。

高迎祥虽然坚持的时间比较久,但也在崇祯九年被孙传庭伏击,兵败被俘后押送京师。

在清剿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有一人表现的极为亮眼,此人就是洪承畴。

不仅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还杀了不少起义军首领。

短短数年的时间,洪承畴便从四品的陕西督粮参政升为三边总督。并且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