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掌门选举(十一)(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掌门选举(十一)

其实不然,早在大唐贞元年间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残酷的方式用于解决乡民争端,发明者正是大唐官府,民国黑帮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霍泉分水亭有一副石刻对联,上联为“分三分七分隔铁柱”,下联为“水清水秀水成银涛”,上下联开头俩字合在一块就是“分水”,分水亭旁有好汉庙,据传就是为了纪念在油锅里捞铜钱而牺牲的好汉而建造的。

原来,洪洞地区历来缺水严重,霍泉便是此地百姓灌溉农田、日常饮用的唯一水源。古时,赵城、洪洞分属两县,霍泉水发源于赵城,在流经洪洞县后又绕回赵城,两县人为争夺霍泉水,年年聚众械斗,死伤无数。《山西通志》记载:“洪赵争水,岁久,至二县不相婚嫁”,两县县长甚至山西巡抚因此被撤被贬的也不计无数。

相传在大唐贞元年间,两县百姓为争霍泉水再次大规模械斗,官府派兵弹压都难以平息。无奈之下,洪、赵两县县令只得召集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来共商平息争端之策,最后三方共同议定了分水之法,将两县的用水分开。那么如何分水呢?官府想到了一个非常残忍的法子,那就是油锅里捞铜钱。

县令命人在霍泉的水神庙前,架起一口大油锅,掷十枚铜钱于锅底,在将锅中之油烧沸后,命两县所选勇士,用手探入油锅内捞之,捞得几枚钱,便得几份水。赵城所选的勇士比较爷们儿,愿意先捞,他一气抓出七枚铜钱,为赵城赢得了霍泉七分水,而洪洞则只能得剩余的三分水。官府随后便按照捞出的铜钱竖立石柱将水流三七分开,从两条支渠中分别流走。

而那位油锅里捞取铜钱的勇士的右臂则被油炸得焦烂,很快就不治死去。为了纪念这位勇士,赵城便在分水亭旁建立了一座好汉庙,视其为泽被一方的英雄。

大唐官府发明的这招油锅里捞铜钱的法子在后续的历朝历代都有沿用,到了清朝,官府甚至将其用于解决商贩之间的经营争端,获胜者还能得到独占经营的奖赏。

据清人小横香室主人所撰的《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初时,无锡王家经营冶锅坊,与另一家同样经营铸锅业的同行竞争十分激烈,两家互不相让,为了打垮对方,都争相降价,没有一个了结。

无奈之下,双方经官府约定,采用油锅里捞秤砣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哪家能够徒手从沸油中取出秤砣,铸锅业就由哪家独占专营。

当时王家的一个店役已经年老,自觉时日不多,平日多受王家恩惠,便想着通过捞取秤砣来报答王家。于是在衙门的见证下,老店役伸手在烧沸的油锅内捞出秤砣,掷于地上,由此呈部立案,王家得以世代独占铸锅行。

当然,正如唐朝的那位勇士,王家的这位老店役也很快不治身亡。到了清末,该王姓子孙已经分房为数十家,都以铸锅为业,其铸造的锅发售于大江南北,王家每年除夕都要祭奠这位老店役,作为报本之祭。

除了油锅里捞铜钱,清朝时解决商贩之间的争端的方式还衍生出坐热饼铛等各种方式。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朝时,京城内各种货物商店从来都不止一家,唯有红果行(即山楂)就天桥一家,其他人都不能开设,据传这也是这家红果行的祖先用性命换来的特权。

当时经营红果的有两家,都是山东人,两家同样互不相让,后来官府出面调停说:“我今设大饼铛于此地,以火烤热,谁能坐于其上而不呼痛,红果行就归谁独自经营,不得再有争论!”

两家面面相觑,都没想到是这么个方法,但既然有官府出面调停,两家也都想独占经营,于是便咬牙答应了。双方议定之后,官府便将大饼铛当众烤热,令两家主人盘坐于其上。其中一家主人脚一落入饼铛内便被烫地跳了起来,再也不敢尝试。

而天桥这家主人就比较狠了,一言不发地就解衣盘腿坐在饼铛上,火烤得两股肉吱吱作响,须臾两股的肉已然焦烂,围观之人无不骇然,这家主人起身没多久就倒地而死。由此,京城的红果行就归天桥这家独享经营,他人不得开设,并呈部立案,从此不再有异议。一直到清末,京城的红果行也就天桥这一家。

那么,在古代为何会出现这种以性命对赌来解决争端的方式呢?

其实,油锅里捞铜钱虽然残忍,但损害的只是一人的生命或利益。而利害不同的群体(如洪洞和赵城两县的乡民)之间的械斗冲突则会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秩序混乱。这种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群体利益的做法,符合民众的传统道德观念。

由此所确定的利益分配则被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的结果,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民间契约,具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同样也受到官方的默认和许可。官府甚至有时会鼓励民间通过这种对赌的方式来解决争端。到了现代,这种野蛮的解决争端的方式自然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