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时成气运(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石中在太虚静地中静坐观想参详《道德经》中真意,《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节以“大器晚成”为核心,通过描述不同层次的人对“道”的理解和态度,以及一系列矛盾对立的现象,为修者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圣人老子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此处描述并揭示了,不同层次的人对“道”的不同认知和态度。
所谓上士,乃是具有敏锐的悟性和坚定的信念之士,一般听闻道法真谛后,就会积极地践行。而中士,则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行动上缺乏坚定性。至于下士么!因其自身思想意识的局限性和自身偏见,多是无法理解道法深玄奥妙的!
甚至下士者自持已知,往往会嘲笑和否定道法自然。于此启示修者,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之路上,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不被表象所迷惑,勇于实践和探索,方是正途。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则揭示了道的超越常规的特性,即其表象与本质往往相反。
真正的光明之道,看似昏暗,前进之道,好似后退,平坦之道,仿佛崎岖。启示修者,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不能仅从表面现象出发,而应深入思考和领悟其本质。同时,也提醒修者,要有包容和谦逊的心态,不轻易否定看似矛盾或不合常理的事物。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描述展示了德的不同境界和表现形式。
高尚的德行如同深谷,虚怀若谷,能容纳万物;广博的德行不会骄傲自满,自以为足具,而是能深知己身的不足;真正建立起德行的人,既不张扬也不炫耀,默默地践行着道与德。
此即启示修者,在追求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应保持谦逊、包容和不断进取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境界。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体现了事物的辩证发展规律。
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强大的器物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才能成就,最大的声音,听来无声,却深入每个闻者之心。强大的形象没有固定的形状,却能震撼每个人。
这是告诉修者,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切莫急于求成,当耐得住道途寂寞,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自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则调了道的包容性和成就性。
道虽然幽隐无声、无名无状,却如水一般,善于给予万物,并且辅助万物。启示修者,在凡尘生活和修行中,应保持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当为大世社会和民众他人做出应有之贡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