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世隐真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石中一直沉浸在老子《道德经》思想的观想参详静悟之中,周身是微尘不染,四境却半点无声。在真谛境界下,他自可勾通寰宇,了然万法归一来处。
而圣人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节,乃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之一,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与转化规律,以及柔弱胜刚强的大智慧。
其原文是“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大体意思即“欲要收敛予取予求什么,必先固然张扬他,欲要弱化什么,必先固化增强他。欲要废弃什么,必先抬举兴盛他。欲要取得什么,必先固执给予他。这就是所谓微妙明显。柔弱胜于刚强。有如鱼不可以脱离水池渊溪,一国的利害重器不可以向世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别人,应该隐藏起来。”
老子在此章节中,提出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观点,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阴阳转化规律。
这也是在告诉修者,在处理任何问题时,要善于从问题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懂得对立与转化的大智慧。
而在生灵人众自然世界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修者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转化的存在。
如一场大雨之后,必然会有七色彩虹出现。在现实社会竞争中,没经过风雨,又怎见得了彩虹!
要知道,过于刚强的生灵人众或一事或一物,往往会因为其过于刚强硬气,显刚而易折相,自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败。
修者抟气自柔,能成婴儿。元婴成就,重在心境迁移转化,因此,圣人之言非虚无缥缈录,修者当自省深悟之!
圣人老子强调“柔弱胜刚强”之则,这是对传统力量观的一种颠覆。
在生灵人众的常规思维中,刚强往往代表着力量和胜利,而柔弱顺和则被视为软弱和失败的象征。
然老子却以他独到的上帝视角,超神眼光,看到了柔弱和顺背后的巨大力量。故此,修者行功选法当谨记,柔弱胜刚强的哲理?于心。
牢记柔弱并不是真正的软弱,而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处世之道。
正如水一样,上善若水,它虽然柔弱,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壁,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惊人力量。而这种柔弱的天道力量,不仅在于它的坚韧和持久,更在于它的灵活和变通。修者自执,行气活络,悟而有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