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从城隍庙向东(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夏华来到山坳镇汽车站下了车,来到了我们的大凉山山坳镇里,只需穿越迎宾路右转三八路一小段路,把嘈杂的火车站甩在屁股后面,眼前就会出现一条宽敞明亮的大街,两旁是林立的路灯和眼花缭乱的广告牌,街口有几辆出租车和三轮车,巡逻的交警来回穿梭,在维护着这条街的安全,给人一种整洁、舒适的感觉。这是镇政府背面一条街。这条街有个很洋气的名字叫和平街

自从有了和平街,我们这个曾经很土气的小镇也有了令人想入非非的理由。镇长在数月前的一个演说里曾对这条大街赞誉有加,说我们就指望这条街吃饭,嗯,所以一定要发挥好这条街的作用。说到这里,镇长还敲了敲自己的脑壳:要像保护脑袋一样保护和平大街,决不让街上出现一粒鸟粪。于是乎第二天,市民倾巢出动,在万人清扫的队伍里,出现了一个动人的场面:有一位年迈的老者手持放大镜,在非常仔细地收集地面上的鸟粪,他捡起它像捡起粒粒宝石,将它们小心地放入篮子里。这个场面被摄影记者摄入镜头,登在第二天的大凉山日报上,这个名叫李凤山的老人也随之与他捡拾的半篮鸟粪出了名,成了老百姓中家喻户晓的人物··.···

现在夏华背着行囊,继续前行,听了这个老汉的事迹,你笑了笑,觉得挺有趣的。你想多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情,这其实并不难。那就跟我走吧。

因为李凤山的家就住在和平大街上,准确的位置是从和平大街向北一拐弯_就会看到有一个狭长的胡同。向里直走,眼前立即黑了,感到有阵阵烟薰火燎之气扑面,再往里走,竟出现一条零乱不堪的小街,聚满了小商小贩,那场景令人联想到某村的村头。只需稍加留意,就会在一串叫卖声中听到这样一些很幽默的吆喝:

“哎,李凤山,抬一下桌子。嗯,再挪一下板凳。”

“哎,李凤山,到我家把那半扇猪肉扛来,客人等着买呐。”

“哎,李凤山,死哪去啦?快去喂喂俺家的猫。”

“哎,李凤山,俺都唤你几声啦?你怎么不答应?”

还有一次,我刚刚在一家店铺前呆了一会儿,居然清晰地听到从路边的厕所里传来一个老年妇女沙哑的声音:

“哎,李凤山,快给俺递一下手纸······”

在离和平大街一拐弯的百米开外,李凤山老人的名字被非常不恭地篡改。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也将错就错,就叫他李聋子吧。

其实他并非耳聋,今年六十多岁,大约已经接近了七十,反正看上去已经很老的样子了。他未曾娶妻,原本靠收破烂为生,后来随着城隍庙的日业务益增多,就专门看守城隍庙大门。他住在这条小街上有三十多年了,古老的三八路城隍庙就是他的家。

三八路城隍庙门前有一株老槐树,据说也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受了保护。城隍庙里长年供着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关老爷等诸神,这要多亏李聋子老汉,才使得这些当年的“牛G蛇S”没被一帮戴红XG的娃娃们给毁了,要不然,街上的人们便没了今天这个烧香磕头寄托灵魂的好地方。而李老汉的一条腿,正是在那之后被小将们打瘸的,所以直到今天,他走起路来还很不好看:每前进一步,需要划出一个不甚规则的半圆。

尽管李聋子为了保护城隍庙做出过突出贡献,人们也曾敲锣打鼓地为他戴过红花。可时间长了,一切都随时间淡化开来,小街上的人们就觉得他有些碍眼,特别是当他一个半圆又一个半圆地出现在街头,而身后都会留下许多模糊不清的圆圈的时候,人们便觉得和这样的一个人同居一街,怎么说呢?有点失身份。总而言之,好好的一条街因了一个李聋子的存在,让外街的人多了一些说道,面对那些说道,街上的人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像身上长着个瘤子似的,无论如何都谈不到完美了。在他们看来,街虽然小,但也理应让人一听即眼前为之一亮,遂产生一些很美好的联想才对。它理应和一些很美好的字眼儿密切相关,如:大款老板、少男少女、影视明星、高考状元、美的空调、爱因斯坦······诸如此类。而现在事情却不是这样,他们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李聋子每晚爆发的阵阵剧烈的咳嗽声从烟厂门卫袅袅飘出,搅得和平街人难以入眠。人们知道,这是李聋子的痨病又犯了。李聋子的痨病一犯,美丽的春天也就为期不远了。

终于有人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是居委会的王婆,她一大早就颠着个小脚,一家一家地串了个遍,最后集体联名上书给区政府,强烈要求处理李聋子的咳嗽问题。有人建议要李聋子去医院治疗,这当然是街上某位好心人出的不错的主意,但考虑到治疗是需要花钱的,也就作罢。还有人建议给他用一些偏方,用萝卜和鸭梨熬水给他喝一喝,但仍是没有人响应。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建议干脆把李聋子老汉的嘴用毛巾堵塞住,这样咳嗽就不会影响大家的休息了,云云。的确,大家每天都有很重要的工作,有的忙生意,有的在公司当白领,犯不上被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街上有这么个讨厌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