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孔子论礼之本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论语·八佾>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孔子感慨地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啊!”有人问道:“管仲称得上节俭吗?”孔子回答:“管仲拥有三处府第,他手下的官员从不兼职,怎么能算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在宫殿门前立起用来遮隔内外的屏墙,管仲也在自家门前立起这样的屏墙。国君为了招待别国国君举行友好会见,在堂上设有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管仲也设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礼呢?”

在这里,“器”指的是人的胸怀、格局和见识。“小”表示狭隘、不够宏大。“管仲之器小哉”意味着孔子认为管仲在为人处世的格局和胸怀方面存在不足。

“三归”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管仲有三处豪华的住宅;另一种说法是指管仲收取市租的三处府库。无论哪种解释,都表明管仲在生活享受方面较为奢华。

“摄”指兼职。“官事不摄”说明管仲在管理官员时,职责划分不够精简,存在人员冗余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节俭的原则相违背。

“塞门”是立于宫殿门前或大户人家门前用来遮隔内外的一种屏墙,在当时是国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反坫”是古代国君在举行宴会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也是国君专属的礼仪设施。

孔子通过列举管仲在“三归”“官事不摄”“树塞门”“有反坫”等方面的行为,明确指出管仲在节俭和守礼这两个重要的道德规范上存在明显的缺失。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 道德标准的坚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