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的梦中心声与深情牵挂(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文: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天上的浮云终日悠悠地飘行,宛如无根的浮萍,行踪不定。远方的游子却迟迟不见归来,那漫长的等待仿佛没有尽头。接连三个夜晚,我都频频在梦中与你相遇,这般亲昵的情谊足以清晰地彰显你对我的深厚情意。你每次向我告辞时,总是显得那般仓促不安,神情紧张而焦虑,苦苦诉说着前来相见是何等的艰难不易,那声声哀叹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江湖之上,风波迭起,凶险莫测,犹如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一切。行驶的船只在那惊涛骇浪中飘摇不定,恐怕极易翻覆沉没,让人胆战心惊。出门之时,你常常下意识地搔着那满头的白发,那如雪的银丝在风中凌乱,你的眼神中充满了落寞与无奈,似乎在为辜负了平生的壮志雄心而深深悔恨,那无尽的遗憾如同一把利剑,刺痛着你的心灵。京都之中,达官贵人多得如同满天繁星,璀璨耀眼,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趾高气昂,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唯独你这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才子却独自黯然憔悴,在这繁华的背后独自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谁说那上天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你即将步入暮年,本应安享晚年,却反倒被无辜地牵累受罪,这是何等的冤屈和悲哀。即便你能够在千秋万代之后留下不朽的英名,被后人传颂和敬仰,也只不过是在寂寞的身后才获得的殊荣罢了。生前的你,历经磨难,饱尝辛酸,这一切的不公和痛苦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分担?
二、诗篇背景:
杜甫与李白,这两位唐代诗坛熠熠生辉、光芒万丈的巨星,他们的情谊犹如深邃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在那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硝烟弥漫的时代,社会的动荡犹如一场无情的风暴,席卷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李白,这位豪放不羁、才情绝世的诗仙,因不慎卷入错综复杂的政治风波而遭遇流放,命运的巨轮无情地将他推向了困境的深渊,使他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杜甫,这位心地善良、重情重义、忧国忧民的诗人,对挚友李白的命运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和牵挂,那是一种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关切。这首诗正是在前一首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了杜甫内心深处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深深惦念,以及对其不公遭遇如火山喷发般的悲愤与不平。
三、赏析分享:
1. 深切的牵挂之情:诗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开篇,这两句犹如悠扬沉郁的钟声,在读者的心头沉重地敲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借浮云的飘荡不定喻李白的漂泊流离,尽显诗人对友人归期的殷切盼望和苦苦等待。那悠悠的浮云仿佛是诗人绵长不绝、千回百转的思绪,在辽阔的天空中漫无目的地飘荡,充满了迷茫和无助。而游子的久未归来则如一块沉重无比的巨石,死死地压在诗人的心头,让他日夜牵挂,寝食难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煎熬中度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频繁的梦境如同一幅幅生动逼真、色彩斑斓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牵挂之深,那份深情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重重壁垒,打破岁月的无情枷锁,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2. 细腻的梦境描绘:在那虚幻而又真实得让人心痛的梦境之中,李白“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这生动而逼真、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两人相见时的无奈与悲苦,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令人窒息的氛围。李白那仓促的身影和愁苦的面容,仿佛在诉说着他在现实中所遭受的种种难以言表的磨难和艰辛,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深深的痛苦,每一个眼神中都透着无尽的哀伤,让人感同身受,心生怜悯,痛彻心扉。这种对梦境细节的精心描绘,不仅使诗歌充满了神秘而又动人、凄美而又哀怨的色彩,更让读者能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他灵魂深处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体会到他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无尽担忧,仿佛那担忧已经化为了实质,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3. 深刻的现实批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这几句如同一把锋利无比、寒光闪闪的正义之剑,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通过鲜明如昼的对比,将京城中那些养尊处优、脑满肠肥、作威作福的达官贵人与孤独寂寞、穷困潦倒、饱受折磨的李白形成了强烈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反差。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蜻蜓点水般的简单描述,更是诗人对社会不公咬牙切齿的愤怒谴责和振聋发聩的强烈批判,为李白的悲惨遭遇发出了声嘶力竭的鸣不平,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正义之火在熊熊燃烧,炽热得几乎要将一切黑暗和邪恶都焚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