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55年夏秋的倭寇之乱》(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1555年夏秋的倭寇之乱》

作者:东世一

2021年7月29日

昨日早晨,我“知乎”平台上收到一则邀请回答的提问:公元1555年夏秋,为何几十名倭寇在明朝的江南竟能杀伤4000多军民?于是,我作出了以下回答:

如果要全面分析这个问题,那将形成至少万字以上的长篇大论……关键的是,我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为许多原因是显而易见且多数有文化、有头脑的朋友都很明白的……因此,我将列出几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第一、“倭寇”一词,并非仅指日本流氓,也包括与其勾结的其他国外袭扰势力与国内袭扰势力,即所谓的“真倭”和“假倭”。被称之为“真倭”的国外袭扰势力,当然主要还是指日本流氓,另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葡萄牙殖民者以及东南亚一些小国的流氓;被称之为“假倭”的国内袭扰势力,可以等同于汉奸,但称他们为伪军都是抬举他们了,因为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些吃里扒外、丧尽天良、欺善怕恶的民族败类、流氓恶棍……也许,从那时起,日本人就知有这样一群人是可以成为他们侵华之本地帮凶和傀儡的。因此,尤其是假倭的存在,至少使得日本倭寇不再是孤军深入、瞎子走路,日本倭寇是有熟悉甚至非常熟悉当地环境的明朝汉奸作为内应的。

第二、日本倭寇虽然不等同于日本正规军,但其中的大部分是在日军中当过兵,并且有不少乃武功高强的武士浪人、浪士。我认为在此没有必要详细解释什么是武士、浪人、浪士,但我接下来会举一个例子……霍元甲的故事是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的,其中就有描写浪士的情节……1981版《大侠霍元甲》电视连续剧(黄元申、梁小龙、米雪主演)中的宫本一哲(汤锦棠饰)就是行踪不定、到处流浪的日本浪士,其师弟伊藤太郎(张力饰)则是居有定所的日本武士……2007版《霍元甲》电视连续剧(郑伊健、陈小春、周牧茵主演)其实是1981版《大侠霍元甲》的翻拍版,其中也有宫本和伊藤这两个人物,只不过伊藤还多了一个身份——日本军人,可见日本武士、浪士与军人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1981版《大侠霍元甲》还是2007版《霍元甲》,其中对霍元甲最有威胁的三大高手都有宫本和伊藤(再一位是俄国力士波索夫),他们其中任何一人的功夫与霍元甲均是非常接近的……可见,日本浪士、武士的战力不是一般的强,以一当十、以一敌百都是有可能的。

第三、我们再看看明朝军队的实力与分布情况。明军的主力和精锐几乎都在北方,更准确的说,就是驻扎在长城的各个要塞,为的是防备漠北蒙古军的南下侵扰。元末农民起义的最终结果,是蒙古人败逃到大漠以北……由于种种原因,明太祖朱元璋没有派军穷追……当然,这也不能简单的说是不积极追歼敌人的残余势力,毕竟漠北之地本就是蒙古人的巢穴,贸然进攻的确没有必胜的把握,当时的大明王朝虽然战胜了蒙古,然而要将此强大民族彻底灭绝,却是不太可能的。但无论如何,总是留下了后患,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变”正是这一后患间接带来的灾难。然而,“土木之变”,明军失败的原因很多,在此不作详细解释……但明朝各代君主对于防备蒙古人南下的军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明太祖将众多皇子封王建藩于长城各要塞,本意是向全国军民显示朝廷誓死保卫中原的决心……明成祖扩建长城、迁都北京,也主要是为了巩固北部边防。可是,大明朝在东南地区的军事力量确实有些薄弱了……兵不在多而在精,官兵人数虽成千上万,却多为老弱,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四、双方军队人数的统计并不完全准确。1555年夏秋的倭寇之乱,参战倭寇人数多少,至少有5个版本的说法,看来至少百余人的说法比较可靠,否则就算战一地损失十余,到南京城下早已所剩无几了。明朝军人数也有数千到万余不同的多个版本,而且军为多少、民为多少更无准确统计……要知道,期间不少战役是明朝民众与倭寇的短兵相接……历史上不少数据的统计都是版本众多、说法不一的,其中原因不必多做探讨,至少中华文字的丰富都有所影响,例如“三”,就真的只是“三”吗?“三”亦指“众”,那“众”为多少,则很难确认了。但总的来说,明朝参战军民总人数多于甚至数十倍于参战倭寇总人数,是不容置疑的。前文提过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明朝数千缺乏训练的老弱残兵及普通百姓与百余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日本武士、浪士、军人对阵,孰强孰弱、胜负如何,不用多加讨论了吧。

第五,亡命之徒着实可怕。这一百多名倭寇转战江南,完全没有任何具体目的……他们是要占领城池吗?不是。是要获取钱财粮食人口以满载而归吗?也不是。他们的目的地在哪?不知道,其实根本没有。他们纯粹就是发了疯似的烧杀淫掠、大肆破坏,以满足兽欲而已,甚至自身命运如何,有无明日,都不去想了……流寇尚有信念,他们却没有,只能以野兽、魔鬼来形容……只求杀得痛快,不枉此生……这种不要命的冲杀,的确让明朝军民望而生畏、不寒而栗,甚至组织不起来对付这些亡命之徒的会战,或者说害怕与他们同归于尽。

倭寇之乱,从大明朝建立之初,甚至元末农民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便开始了……虽然延续长久,却在1555年夏秋的倭寇之乱结束前一直没有引起明朝朝廷的足够重视,朝廷大概也就将他们视为马贼、海盗等强人匪类而已,交由地方官府来应对……1555年夏秋的倭寇之乱,令明朝朝廷大为震惊,世宗皇上下旨严加惩处的地方官员有近60人之多,并且,为了大明朝的颜面、海防以及沿海居民百姓的安全,皇上决定组建统一、强大的灭倭军队,定要彻底消除倭寇之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英雄戚继光在历史舞台上一次又一次的大显身手……

多年之后,明朝军队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抗日援朝,痛歼敌寇、大获全胜,打出了中华大国的威风、极大的震慑了日本狼子,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